三十余名中枢大员齐坐一堂。
别的大臣出的主意都是凑热闹,最后的定论还是要这些人来下。
“以本官看来,现在最大的难题是不知道太上皇在哪?他在暗,我们在明处,对我们不利,这样找,无异于大海捞针,本官觉得,我们应该改变策略,明处放松,暗处用力,让太上皇觉得风头已过,他只有出来,我们就能找到他。”李贤开口说道。
“李辅臣说的虽有道理,但下官看来时间太久,见效太慢,时间长了,就会徒增变故,陛下那边还等着信呢。”朱骥赶忙说道。
他跟刘瑜两人身上还背着圣旨呢,别人可以慢悠悠的来进行,可他不行啊。
只要是没有找到朱祁镇,朱骥就不能给朱见深回信,拖得久了,他怕自己担当不住朱见深的怒火。
再怎么说,自己跟这些臣子不同,他们是大明朝的臣子,可自己却是皇帝的臣子。
“朱指挥使,本官知道你有难处,可现在却是没有什么果断的办法了啊。”
“有。”杨善开口说道。
众人看向了杨善。
“杨老有何妙计。”于谦忙问道。
“太上皇肯定不是独自一人回来的,现在于太保在紫荆关,居庸关都布置了太上皇的画像,太上皇不明情况,一定不敢抛头露面,可总是需要吃喝啊,跟在他身边侍奉的人,要在外面打探情况,也要购买吃食,我等可以对这个出来的人,加以笼络,若是他肯就范,那我们就能轻而易举的找到太上皇。”
“据太上皇身边的人暗报,太上皇回来的时候带着四个太监。”于谦说道。
“话虽如此,可什么样的笼络,能够比得上太上皇给予的呢?更何况是深宫之人呢。”李贤回道、
太上皇即便是过去式,那也是君啊。
你一个臣子所给予的都跟太上皇比吗?
”李辅臣,有些决断了,宫中之人又如何?太上皇给的是要回到京师后,重登帝位,才能应允,可我等给的,立即就能拿到,他们久居宫中,心中早就知道太上皇不会有机会登基了,追随太上皇回来,也只是一时蒙了心智,再紫荆关,居庸关看到了满篇的画像与士兵,早就回过神来了,只不过骑虎难下,没有其他的选择,可若是我等给了这个选择,他们一定欣喜若狂."杨善只是笑了笑.
杨善善辩,在朝堂之上已是公认,不然怎么去当御史们的头头,通常朝会之上他只是不说话,可若是说起来,还真的没有几个人说的过他。
听完杨善的话后,众臣都觉得有些道理。
有了实打实的好处,谁还会冒险呢。
“杨老,具体如何行事啊。”李贤来了兴趣,他已被说动,可以一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