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老87高龄,比电视上更朴素一些,完全没有名人架子,事事亲力亲为。重要藏品,他会在开拍之前看三到四遍。
这天中午,员工都去吃午餐了,因此季老过来查看藏品的时候,刚巧是实习生左佑佑在藏室值班。季老拿了签到表,在工作单位一栏,端端正正地写下:
华夏书林古籍编修社。
虽然左佑佑不知道古籍编修具体做什么的,但这并不妨碍她对“华夏书林”这个金字招牌耳熟能详。
这个名字,频率极高地出现在央视新闻、高校专家学者简介、文化类节目顾问名单中,堪称路人皆知。
左佑佑帮季老打开了藏室的门,季老在翻书的时候,她忍不住在门外探头探脑。
季老见了,竟然慈祥地对她招手:“你对古籍善本感兴趣?”
善本的定义众多,通俗来说,提到善本,一般指得是保存较为完好、错漏勘误较少的古书。
骤然被叫到的左佑佑惊现国学泰斗与自己说话,连忙拘谨地说:“……嗯。”
季老通情达理地说:“我在这里看书久了,有些疲倦,不知小友可否进来扶我片刻?”
文化人不动声色的善意,就像一杯温水,令人舒适。
左佑佑感激地走进藏室,然后被古书惊呆了。
古书,许多古书。
数量如此众多的古书摆在一起,空气中似乎有某种古老的灵魂流转,浓重的华夏文明扑面而来,这种震撼只能用瞠目结舌来形容。
左佑佑不是个词穷的人,但她无法形容这样的感受。
曾经或写下、或拥有它们的人,如今已湮没在时间的长河中。在时间面前,生命渺小又短暂,可古书的存在,却又宣告着人的不朽。
看到左佑佑呆立当地,季老轻轻说:
“人永远都无法想象,中国的古书有多美,有多丰富,有多了不起,对吧?”
从那以后,左佑佑就对古书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为此,还专门修了一些文字学、文献学、历史学相关课程。
实习结束后,左佑佑放下豪言壮语:“我一定要进华夏书林做古籍,即使让我做单身狗,我也愿意!”
同学们倒吸一口凉气,纷纷鼓掌,并表示有被激励到,约定毕业后在华夏书林见。
如今,毕业三年了,左佑佑距离华夏书林遥远如天堑。
实际上,不要说进华夏书林了,就业形势极端严峻下,就连找个工作都难。
左佑佑毕业院校普通,人脉背景为零,被秋招和春招磨平了志气后,好不容易才找了家小广告公司,为古书拍卖行写拍品文案。
好在也算是与古书有点关系。
不过,她并没有放弃进华夏书林的努力。
那天,在藏室见过季老以后,左佑佑马上去网上查华夏书林,发现华夏书林仿佛还没通网,竟然连官网都没有,资料少得可怜,而且异常高冷,从不招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