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地一些差别。
中国人在记述史料的时候。喜欢用春秋笔法,重谋,重略……当然,这和中国地文化有关。
外国人在记述史料时,会使用很详尽的描述,重术、重细节。
所以在后世,当刘阚翻看史书的时候,往往找不到谋一场大战的具体描述。笔墨多放在了谋略和全局上,对于细节并没有太详细的记载。于国人而言,兵法谋略,是一种近乎于道地存在。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至于其中具体的过程,需要你自己去领会和理解。
而欧人则会对某一场战争,进行详尽地描述。
比如什么样的战阵,如何出击……记述的非常清楚。以至于后世我们可以了解到马其顿方阵如何如何,罗马步兵是怎样结阵作战。可反观国人,却只能根据一些史料,做出模糊的判断。
孙膑十阵也好,兵形十六篇也罢……
许多古战阵就是在这种模糊的概念中,变得模糊不清,让后人无法详尽的了解。
对于蒙恬击匈奴这一战,刘阚同样是没有任何的印象。只是隐约记得史书上说,蒙恬击溃匈奴,夺地三千里。到底怎么击溃,用什么办法击溃?而匈奴人当时具体的情况,刘阚是没有半点概念。以至于当他身临其境地时候,竟不知从何下手,也不知道该怎样参与其中。
听完了召平地话,刘阚只有在心中苦笑。
“阚当牢记平侯之言。”
召平轻轻点头,站起身来准备离去。但是当他走到军帐门口的时候,却又停下了脚步。
“刘军侯!”
“小将在!”
“演武之时,我估计你很可能会和蒙疾遭遇……你别看蒙疾人是个冒子,但用兵打仗地确不差。他从十二岁就入了蓝田大营,五年后才获得领兵资格,实打实的打过几次狠仗……
其实,永正原的家伙们,大都是见过血的,有些经验,你不可掉以轻心。
蒙疾作战好冲锋在前,勇猛绝伦;蒙克精于审时度势,常居中指挥,根据战况行变阵之令。
蒙疾所部,多以骑军为主,吸收了很多匈奴人战法的特点。若对敌时,当需小心。刘阚闻听有些懵。
但旋即他似乎明白了召平的意思。
演武时,如果真的和蒙疾所部遭遇,看起来召平也好,蒙恬也罢,都希望自己给蒙疾一点教训。
还真的是看得起我啊!
刘阚不由得在心里面苦笑,但在嘴上,还要恭敬的说:“多谢平侯指点。”
好了,召平走了!
刘阚的心情却有些沉重起来。
独自坐在军帐中闷闷不乐。召平既然说他有可能会和蒙疾遭遇,那估计是百分百会遭遇。
要打赢蒙疾。给他个教训……似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虽然说,召平给了他足够地提醒。可问题在于,刘阚对匈奴人的战法,没有半点的概念。你就算告诉我说,蒙疾会用匈奴人的方式,用骑军冲击我部。可匈奴人。究竟是如何攻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