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挂预印本并不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比如你前脚刚做出来了ε=0.01的研究成功,别人已经做到了ε=0.1,那么在他的研究成果发布之后,你的研究便失去了登刊的价值。
这对于数学界来说是一件好事儿,但对于一名需要论文去毕业的博士来说,无疑是一场灾难。
因此,在将研究成果挂在Arxvi上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期望第一时间发表自己的结果,甚至是不惜选择一些名气没那么大、审稿周期稍短的期刊。
然而不巧的是,由于这些论文引用了陆舟提出的超椭圆几何分析法中的部分内容,然而陆舟自己的论文却还在审稿阶段,根本没法标注引用。
什么?
你说陆舟挂在Arxiv上的预印本?
想都不用想,大多数正规期刊和审稿人都是很倔强的,是拒绝投稿人在论文中引用“未经过同行评审”的预印本的。然而若是不加引用标注,直接使用Arxiv上的成果,却又存在被视作抄袭的嫌疑。
因此,便发生了如此令人哭笑不得的一幕。
明明都知道这结论是对的,但大家都没法用。
不少人在完成了论文之后,想投稿都没办法投,只得把自己的论文也挂成预印本的形式放出,同时一边紧紧关注《数学年刊》的动向,争取在陆舟的论文登刊的第一时间投稿自己的论文。
这大概还是第一次,期刊的刊稿速度被科研速度甩在了身后……
……
另一边,送走了老朋友们的陆舟,坐上了停在机场门口的SUV,返回了钟山国际的别墅。
虽然现在整个数学界就像是掀起了淘金热一样,几乎所有相关领域的学者都投入到了对ε取值的探索中,但对于ε的取值研究,陆舟却并不是特别感兴趣。
如果无法直接将ε推进到1/2的话,大概率最后的结果会和当初孪生素数猜想的研究一样,无论如何巧妙的在复平面上选取那条超椭圆曲线,最终都只能无限接近1/2,而无法跨越最后一步。
这段时间里,他除了偶尔关注下Arxiv上有没有人用他的超椭圆曲线分析法做出了开创性的成果之外,或者开发出什么新玩法之外,便是借助金陵大学的资源,满世界搜集关于黎曼猜想的重要文献。
在研究陷入瓶颈的时候闭门造车是大忌,多接触一些新奇的想法多,或者与从事同一领域的学者交流,才有可能擦出思想的火花。
也正是因此,法尔廷斯教授在临走送他的那份大礼,就显得弥足珍贵了……
回到家中,径直来到书房坐下,陆舟迫不及待地拿出了那本笔记,将它摊开在了桌上。
正如陶哲轩所说的,这本笔记上记录了许多很有意思的想法。
其中一部分是已经被法尔廷斯教授本人检验过,并证明行不通的,也有一些干脆就是纯粹的脑洞,或者说他觉得有点希望,但还来不及去尝试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