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您认为他大概会在什么时候获奖?能否打破由劳伦斯-布拉格所创造的最年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记录?”主持人也变得激动起来。
“我记得小吕是83年生人吧?今年刚好二十二岁,他还有两年时间来打破这一纪录!”陈所长回忆了下吕丘建的年龄说道,“他获奖在我看来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能否打破劳伦斯-布拉格的记录还要看运气,因为还涉及到什么时候能够积累到足够的数据?在诺贝尔物理奖的领奖台前排队的都有那些人?以及在今后两年会不会出现更具爆炸性的发现!”
“就拿今年诺贝尔物理奖的情况来说吧?本来大家都认为慕尼黑大学的特奥多尔-亨施教授、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以及哈佛大学物理教授罗伊-格劳伯获奖的希望最大!但是年初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发现了希格斯玻色子,这让希格斯教授、恩格勒教授和布劳特教授迅速替代他们成为热门,获奖者最终变成了他们三位。”陈所长举了个例子,“对了,吕丘建在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过程中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如果不是他提供了新的数据分析方法并改进了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实验方案,恐怕他们三位还要等一阵儿。”
说了这么多还是没给个准话啊!但是这个问题太过敏感,要是陈所长笃定认为吕丘建可以打破劳伦斯-布拉格的记录,但瑞典皇家科学院非要等吕丘建二十六岁的时候才给他颁奖也没办法,就这样模棱两可似乎也不错,主持人点点头将话题引开,又说了几句节目就这样结束了!让无数在电视机前的观众看得心痒无比!到底能不能你给个准话啊!这么吊人胃口也太让人纠结了吧!
第二天的报纸更是铺天盖地的宣传,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吕丘建第二次占据了各大报纸的头版。
京城,某处排练室外面,一位留着长发戴眼镜的青年看着报纸上的吕丘建照片,暗暗感慨,哎,要是哪天我也能像他一样上下头条就好喽。
如此劲爆的消息显然不是一天的报道能让读者满足的,各大媒体都派出了自己的精英团队乘坐最近的航班赶赴欧洲,打算对这一新闻进行深度挖掘。
而此时的吕丘建却已经离开了慕尼黑,跟着先到一步的记者们前往日内瓦!慕尼黑这边的数据已经处理完了,他需要去CERN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看着CERN外面那栋最醒目的橙红色圆球建筑,吕丘建颇为感慨,去年自己刚来这里的时候还是一名物理界的新人,而如今却成了这里最闪亮的明星之一,CERN历史上最伟大的发现即将在自己手上完成;再看看身后的大批记者,吕丘建暗暗琢磨着,了吧?(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