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制度从集体农庄到村组分片,再到包产到户,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徐晨还无法一步做到私有化进入小农经济模式,但先划分小组,在部落和家族内部逐渐形成一种分片包干的模式,随着以后农耕和各种行业慢慢成型扩大,分工越来越明确之后,分田到组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分田到组,若是能够完成固定夫妻制度的确立,那么分田到户也就不是问题了。
私有化虽然有很多弊端,但在很长的时间内,却是刺激生产力发展的最好方法,远比吃大锅饭更加具有竞争力。
不过公有制和私有制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社会制度,对社会结构的冲击不言而喻。
在这些习惯于集体大家庭生活的原始人来说,没有很长时间的发展和适应,不可能完全实现。
但徐晨还是会努力去推动私有化的发展。
毕竟这是一种自然发展规律,他要想获得更加充足的生产力推动人类社会突飞猛进,让勤快人,聪明人,有能力的人获得更多的财富甚至是权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
任何忽视个体化差异而追求的所谓公平平等,只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因此,徐晨决定先将这次春播小组的制度固定下来,在部落和家族内部推行分片包干制度。
这次的会议决定虽然引起了一些不小的骚动甚至是争议,但许多劳动积极每天吃肉吃酒的小组都纷纷赞同这个方法。
每个小组包干一百亩农田,各自负责除草和田间管理。
若是偷懒自然一眼就能看出来,杂草太多,驱赶野兽鸟雀不积极,都会导致最终减产。
当然,小组包干之后部落领导层并不是放手不管,母巴和阿母等一群家族首领会时常进行巡视检查,管理不好的会被批评,管理好的自然会获得更多的奖励。
“大家注意,分组包干的最终评定结果,就是秋天收获粮食的多少,收获最高的我们会以小组为单位发放果酒、腊肉、咸鱼、咸蛋、麻布、陶器等物品,这些物品小组内部组员自由分配,属于组员个人物品,你们甚至可以在部落大会上拿去和其他部落自由交换……”
徐晨拿着树皮大喇叭,站在一堆石头上对着参加集体大会的所有人大声解释。
下面的人都互相交头接耳嘀咕交流,嗡嗡的声音响彻河滩。
村民大会,在很长时间内,一直都是村民自治的古老习俗。
在徐晨看来,一个部落大致可以看做是一个乡村。
所有的族人实际上都可以看做是村民。
只是眼下村民的属性还未完全确立,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确定分工。
因为粮食完全最重要,因此农耕生产也被徐晨列为首项议题进行改革。
而这些小组除开耕种管理之外,在部落的其他生产活动之中还是一个整体,采麻、织布、制作和修理工具、建房、伐木、挖沟、捕鱼、采集、喂养牲畜家禽等等活动仍旧还是统一进行。
随着以后分工更加明确,烧窑、捕鱼、运输、交易、建房、造船、造车、制作农具和木器家具、打猎、兽皮加工等行业逐渐发展成熟,各种功能小组也会不断出现,最终形成不同的行业小组,负责各自所属的类别。
眼下整个巴族,唯独成熟独立的行业就是陶器制作。
以前是四个窑工专门负责,眼下已经扩充到十个,他们基本上不干别的,专门负责烧制陶器、陶砖和石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