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听说一个道理,那就是活人永远是无法和死人比较的,这其实是基于一个非常简单的心理学常识,那就是人类意识的补全能力。
可能有人听过,大脑是一台任何计算机都无法匹敌的超级计算机,最强大之处就在于其补全功能,你认为你所收到的所有信息都是你真正看到的,但事实上,有15%或以上的信息其实是大脑自己补全的。
就比如,如果你不是伏地魔的话,你就应该能看到自己的鼻子,但是仔细想想你记忆当中第一人称的画面,有多少画面是被鼻子挡住的?
人类的视野盲区可不只是鼻子而已,很多时候,眼睛真正接收到的信息很少,多数都是大脑自己补全的,这是一种具象化的补全,而人类的意识则可以进行抽象化的补全。
当在描述一件事的时候,精神正常的人类一定是有逻辑的,比如因果就是一种最简单的逻辑。
因为某人衣服穿的少,所以他就会感觉到冷,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因果逻辑,但实际上在思考这个逻辑的时候,意识帮助你补全了没有提到的东西,比如因为衣服穿的少,所以就冷,是因为天气冷,如果天气再暖和点的话,那么不论穿多么少的衣服都不会冷。
人们会下意识地觉得,这个逻辑就是在天气冷的基础之上发生的,所以当你答话的时候,你会自然而然地嘱咐,下次一定要记得多穿点衣服,或是顺势和他讨论起最近降温的趋势,所有的一切回答都是在“天气冷”的基础之上产生的。
这是一种写在人类的思维当中的底层逻辑,是我们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的基础。
而很多精神疾病患者,他们因为意识错乱而没有办法进行这种最基础的意识的补全,当人们说自己因为穿少了衣服而感觉到冷的时候,他们不会默认天气冷。
他们的思维是奔逸的,是发散的,是与这种底层逻辑无法相符的,这才容易出现“42号混凝土拌意大利面”类似的沟通障碍。
这是一种很多人都没有意识到的意识补全,因为它与大脑为我们补全视野影像一样,从出生时就开始了,因为太过寻常,常常不被人注意到。
而说回生死之间的差别,人们会更多地运用这种意识补全去对待死人,因为就和因果关系一样,已经盖棺定论的封闭逻辑有更强的补全的空间,会让他们自以为感觉到了解,感觉到清晰,感觉到自己是对的。
还活着的人的未来是未知的,是需要猜想的,但是未来是摇摆不定,谁也不敢说自己就能猜中的,以此作为比较,一连串已经发生的既定事实会让他们更容易通过补全弄清楚是怎么回事,让他们能够有充分地评判他人的权利,这种掌控感会带来快感,让人们更倾向于对死人下结论。
所以活人比不过死人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死人是更好掌控的,除了在现实世界中无法死而复生之外,在记忆之类的抽象领域当中,人们也会觉得对一个已经盖棺定论的死人的了解,比每天还在产生新的联系的活人要更多,也更准确。
为了强化这种掌控感,他们必然会用意识去补全更多的细节,去让逻辑更为通顺,这样才能显出他们对对方足够了解,有权评判他人。
而为了通顺而通顺的补全,总是会抹去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就好像当你的视线专注地盯住一处的时候,就更容易忽略下方鼻子的视野盲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