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如水,转眼之间又是五年。
此时的任太虚站在大梁西北的宛城的城墙之上,感受到来自漠北的风沙不由得有些唏嘘。
五年的时间能改变很多东西,五年前任太虚还是刚刚高中探花的士子。
在外人眼中前途无可限量。
这五年过去,任太虚却是凭借着自己的手段,加着外部的助力,成为了镇守西北三郡的西北节度使。
从文臣到武职,从一个小小的探花到今天的西北节度使,这个变化可是大的没有边了!
五年之前,任太虚金榜题名之后也是顺顺利利的成功的入选翰林院,看似平步青云!
古代的翰林院是封建皇帝的秘书机构,主官为翰林学士,下有侍读学士、侍讲学士、修撰、编修、检讨等官,另有作为翰林官预备资格的庶吉士。
通常而言,庶吉士在资深的翰林指导下经过三年学习,期满后要经散馆之试,然后按成绩授职。优者一般留翰林,次者则出为中央及地方官,一般是知府之类的职位。
翰林院也就成了重要的人才库,这就是文臣集团最是核心的底盘。
朝中诸多的文臣集团大佬,都是翰林出身。
在前朝的时候甚至是形成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局面,凡经馆选而成为庶吉士的进士均被认为是储相。
正因为前朝的内阁辅臣,多半都是庶吉士出身,所以庶吉士虽晚三年授官,只要不犯过错,日后必进阁拜相,为朝廷栋梁,许多进士都乐于此道。
虽然今朝已经是废弃了内阁制度,但是这翰林却是没有被废弃,依旧被视作文臣的储蓄之地
殿试的前三名都是得以顺利进入翰林院,其中“状元”的官名叫做“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官,修撰的工作主要是诰敕起草、史书纂修、经筵侍讲,而“榜眼”、“探花”二人,则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正七品官职,
而任太虚这个探花则是被封授为“翰林院编修”,接下来任太虚只要是兢兢业业的积累资历,不犯错,即便是没有太多的功勋,几十年之后当一个三品的文臣大员也是不难!
要是多有功勋,加上任太虚的年纪优势,几十年之后任太虚甚至是能顺利的成为朝中的文臣集团大佬!
甚至是有机会成为朝中的文臣之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
只是这条看似是前途似锦的路却不是任太虚所求的,同时时间的问题也是任太虚所要忧虑的一件事。
根据李化元所说,上界的老祖传下来法旨——大梁国运七十载。
对于这个演算结果,任太虚虽不说是全信,但是也不可不防!
要是真的不到十年之后,大梁就亡了,任太虚可能还在翰林院积累资历,到时候可是失了先机。
同时一旦是走正统的文臣道路,慢慢的在翰林院发展,任太虚也不得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地域的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