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龙先迎风把尿素口袋展开,虚放到地下,用镰刀砍下一个油葵头放进去,然后把杆子砍倒,开始往地里深入。
这种条田长度一般几百米,像这一片地就是差不多四百米左右。
李龙手法还是有点笨,他牵半口袋的时候,李建国已经返回去拿另外一个口袋了,等李龙迟迟不见梁月梅拿口袋,抬头往前看时,原来大嫂那边早就准备了两个口袋,已经牵完一口袋,第二袋子也半袋了。
而且他们牵完油葵打完杆子,还顺手把地里一些多出来的草也割了单独放着,这是打算当马草。
李龙倒是没有那么强的好胜心。干活这方面,他比大哥大嫂差得完。
太阳升了起来,看时间差不多到十二点,这算是上午干到了一半。李龙牵了三袋子,李建国和梁月梅都牵了五六袋子,一半的油葵已经搞完。
如果加把劲,这一上午就能把油葵全部搞完。
比李龙想像的要快。
但也难受。往里走的时候,高草和还没完全干的油葵叶子会把脖子、胳膊等裸露的皮肤划出白印子。
看着只是印子,并不带伤。但当脖子上汗流下来的时候,那些白印子的地方,就会火辣辣的蛰的疼。
“小龙,休息一会儿,喝点水。”李建国扛着一口袋提着一口袋葵花往回走,路过李龙的时候招呼着。
“好。”李龙应着。他这一袋子还有一点满了,他打算满了再回去。
梁月梅也提着两袋子往回走,看着李龙在那里干,笑着说:
“小龙,速度不慢啊。”
“赶你们两个差远了。”
“那我们干了那么多年了。”梁月梅笑着说,“不急。”
最后李龙也提着两袋子油葵往回走,这时候感觉到太阳的威力,晒得生疼。
其他地里的人有的在树荫下休息,有的还在地里干着。
李龙到地头的时候,发现李建国面前摆着五六个梨瓜。他放下袋子惊奇的问:
“大哥,哪来的梨瓜?”
“我在苞米地里点的。当时间苗的时候看着有缺苗的地方,我就西瓜、甜瓜、犁瓜都点了些。西瓜没长成,甜瓜有点晚,照不上太阳,还不熟,这梨瓜能吃了。来,这个熟了,我刚才一扒拉就掉下来了,肯定甜!”
李龙笑着接过来,把表面的灰擦擦,也不用洗,用拳头砸开便啃了起来。
真甜!
不止是因为渴,是真的甜。
瓜熟蒂落,指的就是甜瓜、梨瓜这种。早些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时候,去地里摘甜瓜吃,那瓜就得真正熟了成行。什么叫真正熟了,就是碰一碰瓜,如果瓜从瓜秧上直接滚落下来,那叫瓜熟蒂落,是真的熟了。
现在的瓜都是半熟就摘下来,然后放熟的,虽然也甜,有些是甜度没到位,有些是用了东西。
只有这种自然熟的瓜,才是真正的美味。
当然,等到二十世纪末,慢慢就吃不到这样的瓜了。
得珍惜啊。以后有地,自己种瓜,就得吃熟的。
吃完瓜,又喝了些水,在地头的树荫下休息了会儿,李龙这时候真想去睡觉,但还是接着干吧,毕竟活没干完。
三个人再次拿着袋子进入到地里面,接下来的效率明显是没先前高了。好在地里的活剩下的不算多,在中午两点多的时候,总算是把最后一点油葵收完了。
扛着袋子往回走的时候,李龙都感觉轻松,二三十袋子油葵一袋袋往马上车撂。李龙和梁月梅在下面往上扔,李建国在上面摆。这是个技术活。现在路都不好走,坑坑洼洼的,摆不好半路就会散落下来。
摆好后,还要用绳子固定,这时候就不能坐人了。好在这地距离麦场不远,李龙和梁月梅跟在马车后面,一直到麦场,卸货。
麦场这算几家共有,头一次卸自家的东西,这时候就有农民式的狡猾了,谁家先卸,谁家就能占一块比较好的地方。这地方占下后,基本上就算是约定俗成,以后都是这位置了。
这时候队里的麦子收完,麦草还没拉干净。李家直接占了麦场正西面的地方。
这里扬场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