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剑指遵义
遵义是中国革命的红色名城,也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它北倚大娄山,南邻乌江,地处川黔要冲,是黔北的交通枢纽。1935年初,革命的曙光在遵义出现。
1934年12月12日,长征途中的中央部分领导人在通道召开紧急会议,*大胆提议,转兵在即;黎平会议,*挑战最高“三人团”,西进贵州;猴场会议,*力主强渡乌江,剑指遵义;红军生死存亡之时,*政治局在遵义召开会议。
序曲——长征
大革命失败后,*走上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道路,领导了大小数次武装起义,先后在农村建立了大小十几块革命根据地,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连续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数次“围剿”。到1931年初,中央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全国红军共30万人。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好转,党内的“左”倾情绪也逐渐发展起来。1931年间召开的**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及其代表米夫的扶持下,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占据了领导地位,并进而向全国各根据地推广,使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损失。
1933年9月,*调集100万大军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军事“围剿”,其中以50万大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企图彻底消灭红军。这时,**临时中央已由上海迁到中央苏区首府瑞金,*的正确领导被排斥,中央红军面临着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其间,1934年5月,*书记处会议决定,由*总负责人博古,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和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组成“三人团”,负责处理一切,秘密主持策划战略转移。
博古,原名秦邦宪,1925年加入*,第二年到苏联留学。“博古”与俄语“上帝”的发音相同,能为自己取这样一个名字,可见博古的“胆子”不小。
说到博古,就不得不提到一个与他关系密切的人——王明。
王明曾就读于莫斯科中山大学,与博古是同学。两人是非常要好的朋友,有着同样的理想和目标,在观点上也常常达成一致。在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担任*领导职务后不久,即赴莫斯科担任了*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在他的举荐下,博古一路青云直上,以25岁的年龄,负责上海临时中央的领导工作,成为*的最高领导人。
那么,李德又是谁呢?
李德,这个名字乍一听没有什么特别,这个人却值得关注。因为德国人奥托·布劳恩,正是“李德”。他早年加入德国**,后来在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1932年春被共产国际执委会派往中国。他是在当年秋天到达上海的,在共产国际执委会(驻上海)远东局工作。由于共产国际驻华军事代表兼*总军事顾问曼弗雷德·施特恩迟迟未到上海,所以“从第一天起”,奥托·布劳恩“就不得不作出军事上的判断和建议”,开始参与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指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