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一篇署名为威廉姆斯·j·史蒂芬的论文发表在皇家学院期刊上,震惊了欧洲学术界。
在这篇题为的论文中,出身贫民、没有任何学术资历的作者以自己早年从事酿酒业得到的启发为切入口,阐述了每一种*与发酵都与肉眼见不到的微生物存在关系的这个观点,进而阐述*感染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微生物作用现象。
尽管微生物这个概念,早在一百多年前就由另一位皇家学会会员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提出过,但这却是第一次有人提出微生物与感染的关系,引起了众多学者,尤其是医学专家的关注,但遗憾的是,由于缺乏原始论文资料的支持,作者史蒂芬先生又已去世,导致该观点无法形成系统的理论,最后,皇家学会最高委员会认定论文仅供参考。
而与此同时,学会内部也正流传着关于论文署名几度变更的猜想传言——从一开始想当然的爱德华·怀特变成爱德华·怀特和小凯恩斯,最后却单独以名不见经传的史蒂芬的名义发表——到底有过怎样的内,幕,为什么会几度更名?众人背地里议论纷纷,各种猜测层出不穷。
就在论文发表的第二天,爱德华·怀特的一个举动更是引起轩然大波。
他主动向皇家学会委员会递交辞呈,在辞呈里,声称自己不配享有皇家学会会员的荣誉,要求取消自己的会员头衔。随了他的这个举动,很快,另个有关会长凯恩斯爵士曾在此次论文署名事件中试图起过某种不正当干涉的传言也迅速传播开来,他的反对派甚至要求委员会成立调查小组——考虑到整个学会的威望,委员会并没有专门成立调查小组,而是私下召了爱德华·怀特进行问询。鉴于爱德华·怀特拒绝透漏任何内情,此事最后终于不了了之。但凯恩斯先生的威望自此大受损伤,半年之后,他以健康为由主动提出辞职,获得委员会的顺利批准——这也是皇家学会成立有史以来第一位因为非自然死亡因素而离职的会长,当然了,这都是后话。
时间轴拉回到论文发表的第三天——这一天,在离伦敦一百英里之外的这个名叫康尼的村庄墓地里,有几人站在一座普通的低矮墓地前,默默望着墓碑。
青色石碑上的墓志铭非常简单。
“威廉姆斯·j·史蒂芬,1765- 1801”,此外别无一字。
伊丽莎白脚上和头上那天被石头磕了下的伤已经好得差不离了,爱德华·怀特先生脑袋上的破洞虽然还没完全愈合,但也行走无碍,除了这两位,菲茨威廉·达西先生也来了,他是受卡尔教授的委托来向死者献上一束鲜花。
“史蒂芬先生,除了这束表达敬意的鲜花,卡尔教授也委托我带给您一句话。”
达西转向大腿还裹着绷带拄拐立在一边的史蒂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