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49章 师生

他想起曹禺先生给他开的书单,面都是中外名家的剧作,如莎士比亚、汤显祖等。

跑了几家书店,勉强买到几本,要想凑齐这书单的书可不太容易。

既然书店买不着,那就去图书馆。这天一大早,林为民蹬着自行车从东郊出发,到达燕京图书馆的时候已经是9点左右了。

当他把书单递去,好不容易拿到一本书,又是半个小时过去了。

说来也怪,穿越前他买来的书放到落灰也不见得会看几眼,现在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借来的书,他看得如饥似渴。

总结起来,就是不知道珍惜。

这人啊,下贱!

如此过了快半个月,文讲所马快重新开学了,林为民趁着这天周末,又赶着晚饭的点儿来到木樨地。

曹禺指着他笑道:“你小子是不是就赶着这个饭点儿来的?”

“老师,您把我当成什么人了,您看看外面,再过一会儿就黑天了,我这么个如花似玉的大小伙子晚走夜路多危险啊,我这完全是考虑到您老的时间啊。”

曹禺被他的搞怪逗的哈哈大笑,正巧这时李玉茹刚刚做好了饭菜,林为民进了屋子什么也没干,先吃了饭。

晚饭过后,林为民和曹禺进了书房。

“书看的怎么样了?”

林为民汇报了一下最近看书的情况,曹禺听完颔首道:“看书不要急,这些书不是限时要你看完,而是要让你把它们看明白。”

“老师,什么叫看明白?”

曹禺道:“融会贯通。”

林为民挠了挠头,这个“融会贯通”恐怕比“倒背如流”还要难吧?

又交流了一会儿,听林为民说起他搞了一篇推理投到米国的杂志,曹禺皱起了眉头。

“写作还是要专心,不能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老师,这个我倒是知道,就是想赚点外快。”

曹禺横了他一眼,“你啊,从第一回见面就看出你这个功利心。”

“您这么说就冤枉我了,别人什么条件,我什么条件啊?小孩没娘,说来话长……”

被曹禺训了一句,林为民立马就要拉开架势诉说革命家底,忆苦思甜。

他的情况曹禺早就清楚了,挥手打断他,“好了,不要嬉皮笑脸的。”

林为民立马噤声,别看他平时吊儿郎当的,但对于师道尊严这种原则性问题还是不敢触碰的。

“不是不让你搞这些东西,而是怕你分心。你现在年纪还小,不懂得创作精力的宝贵……”说到这里,曹禺的眼神中流露出几分怅然,仿佛在眺望远去的时光。

曹禺是年少成名的典范,23岁时便写出雷雨这样的旷世名作。

25岁,作日出。

26岁,作原野。

30岁,作燕京人。

“牛逼”这个词用在他身都是贬低他,称他一句“中国现代话剧史第一人”,当之无愧。

可就是这样一位青年时代经典迭出的牛人,却在39岁以后陷入才思枯竭的循环,被评论界认为江郎才尽。

从39岁到去世,47年间他再也没能写出一部自己满意而外界也公认立得住的作品。

哪怕是到临死前,他也在呐喊:“我要写出一个大东西才死,不然我不干。”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1980我的文艺时代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