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桓既然敢让岳飞带兵前往河套,既然敢摆驾在沈州耀武扬威,自然有所依仗!
他让赵英取来的甲胄,乃是大宋广备攻城作最新打造的水力锻造的板甲。
相对于大量细小金属环制成的锁甲和小金属片制成的鳞甲、札甲而言,板甲的防御力自然是更上一个大的台阶!
之前赵桓交给岳飞的板甲配件,由笼手、护膝、护腿和大型的护心镜制作,而这些精钢制作的板甲配件,在战场上所向披靡,甚至制造了岳飞金翅大鹏的美名。
而赵桓手中的这套板甲,自然是由广备军器监制作的新型防具。
板甲的防护力在同等重量下,远远优于其他铁甲,而其灵活性,也是其他铁甲所不能媲美的。
大宋的步人甲,由1825枚甲叶构成,重量高达58宋斤,大约相当于现在的70斤的重量。
即使弩手、较为轻便也高达66斤,而枪手和骑卒皆为70斤的重量。
这样的重量给军卒的安全带来了保障,也给机动力和后勤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宋缺铁、缺马导致的战略被动和机动力的差距,将会在板甲发明之后,将再无此方面的担忧。
绍兴十一年的柘皋战役,以步兵为主力的宋军,岳飞已经被调为了枢密副使,远离了岳家军团,但是柘皋战役中,大宋大获全胜。
但是因为宋军身披重甲加上过于长、大的兵器,负荷过重,导致体力消耗巨大,因此即使柘皋战役大胜,也未能全歼溃不成军的金兵。
赵构正是在柘皋战役大捷,大宋节节胜利的情况下,选择了和金人议和,这个操作,赵桓实属没看懂。
同样,现在的大宋也面对了这样的窘境,赵桓在辽阳打了一场歼灭战,意图全歼辽阳金军。
可是金人渡河之后,上马直接开溜,岳飞也只能看着金人骑卒踩出来的烟尘,无可奈何。
大宋缺马、缺铁,导致的战略被动是综合性的,赵桓不断的改良着大宋的这两种窘境,不管是驰道还是军马场,还是在上京路的种种政策,都在补齐这两个短板。
而板甲的出现,是补上这两种窘境的一块补丁罢了。
大宋缺甲,五营百副小全甲的窘境,是在赵佶登基二十六年,武备松持导致,之前的大宋的披甲率还是极为优秀。
大宋闹钱荒,赵佶觉得铠甲放着也是浪费,好多甲胄被熔铸为钱。
这是赵佶的误国。
大宋缺甲还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不管是锁子甲还是鳞甲、札甲,由于其构成要件小铁圈、甲片等等铁件太小,加工极其繁琐,不仅耗费人力,而且也难以加工强化。
小铁件锻造,对铁料的要求极高,大宋境内的铁料,根本不能满足板甲的制作。
铸造大型弧形金属材料技术的突破,导致一体化的板甲的制作工期,也远小于札甲的制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