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三百零九章 进击的小翼龙

一千七百亩的耕地,仅仅只需要十个人便能全程管理得过来,无非就是农忙的时候稍微多几个人去帮忙罢了。

这些经过系统改造的青稞,哪怕在产量上和地球上的那些高产的水稻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一亩地收个四百公斤还是没有问题的。

这样算下来的话,一千七百亩地,一年能够产青稞六十八万公斤,也就是一百三十六万斤。

平均到十人种植的话,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人每天就能给华城创造三百七十二斤的粮食收入。

哪怕晒干之后磨成青稞粉,这个数量还会少一些,但一天至少也有两百五十斤的产量。

人工的开销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说,只要麦种充足,开垦的土地足够,哪怕华城的这些家伙都是大胃王,也能满足至少五十人的消耗。

今年种植的青稞,有一千七百亩,等到下一季,村子就可以攒够种植七万多亩地的青稞种子了。

那个时候,哪怕村子里面不捕鱼,不养草兔也不开鱼塘,光是种植的青稞,就能够满足两万四千人的日均消耗了。

而且这两万四千人,还都是一天能够吃下四五斤青稞面的壮汉,如果算上女人和孩子的话,三万五千人也能养得活。

青稞本来就属于耐寒植株,前几年,因为青稞种的数量稀少,王伟不敢冒险,怕万一突遇寒流,这些种株就都会被毁掉,所以一年只种一季。

而现在,青稞的数量已经有很多了,还为开春的时候,这批青稞便已经种植下去了,如果天气不出现重大变故的话,今年的青稞,足够种植两季。

如果将这一季收获的青稞全部当做种子的话,下一季,华城的田地足够扩大到三百万亩。

而光是种植青稞的人手,便需要两万多人,更别提还有那么多需要新开垦的田地,修建的水渠甚至是水库了。

所以,对于华城来说,人口是对华城发展的最大限制。

其实,地球的历史就足以证明,人类数千年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无非就是粮食了。

古代的时候,没有优秀的粮种,没有先进的耕种技术,也不会投入太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水渠,道路等基础建设的修建。

再加上官僚的苛捐杂税,人们生活才会非常的困难,一旦碰到了天灾**,就会有大量的难民流离失所。

在那种连温饱都解决不了的情况下,别说发展科技了,人们连活下去就是个问题。

但是随着新中国的成立,袁隆平对水稻进行了改良,使得田地的产量大规模的提升,一个人种田,一百人能够吃饱。

然后引进机械化,导致一个人种田,就能够养活四五百人。

如此一来,只需要五百分之一的人进行种植,剩下的人,就都能去做比的事情,例如发展科技,想办法改善人们的生活。

这样才会导致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

这也是为什么,近代的中国,仅仅用了很少很少的一段时间,发展的速度便能超越古代数千年的原因。

不是因为古代人比较笨,而是因为他们抽不出人手来进行发展啊。

别的不说,如果把现在的粮种,弄到古代去,任他是唐朝还是宋朝,要不了几十年的时间,华夏也会涌现出一大批各行各业能够流传千古的人才。

要不了百年,华夏就会扩张,统一整个地球。

而现在,在这个世界,王伟弄出了高产的青稞,虽然还比不上地球上的那些高产的水稻,但至少,一个人耕地,也能解放五十个劳动力。

所以,只要华城的人口能够跟得上,给王伟沉淀一段时间,他便能够让这个世界的发展,跟上地球那边的步伐。

当然了,靠着生育去培育下一代来增加人口是一个办法,但是一个人成熟,至少也需要十三四年的时间,王伟实在是不愿意耗费那么长的时间去等待下一代,甚至下下代人的成长。

好在,这个世界很大,并且这个世界的人也很多。

哪怕在天气骤变的情况下,有无数的部落灭绝或者濒临灭绝,但在庞大的人口基数下,王伟相信,肯定还有更多的人用各种办法活下来的。

而余阳他们的任务,就是寻找,以华城为中心,方圆千里的范围内,那些活下来的人类。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手机版阅读网址:m.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不科学的原始人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