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鱼表面无鳞,身上布满黏液,摸上去滑唧唧的。
林旭好奇的问道:
“戴总厨,这些黏液是用盐搓吗?”
戴建利摇了摇头:
“盐搓的不行,洗不干净,江团得烫皮,把外皮烫一下,表面这层黏液才能去除干净,蒸出来的鱼肉才没腥味。”
烫?
林旭当即就想起了鲶鱼的做法。
东北炖鲶鱼的时候,也会用热水把鲶鱼表面烫一遍去除黏液。
“有鳞的鱼,直接把鱼鳞刮干净就行了,但这种无鳞鱼最好烫一下,因为无鳞鱼基本都在水底生活,腥味比较重。”
说话的时候,戴建利将鱼肚子给剖开了。
江团的内脏随之被清理了出来,内脏中比较醒目的,就是看起来质地就很厚实的鱼鳔,也就是鱼泡。
戴建利将鱼泡揪下来放在一边,笑着说道:
“这可是好东西,干制后做成鱼肚,是历朝历代的贡品。古籍上记载说,过去的江团个头硕大,做好的鱼肚也非常可观,不像现在,不仅个头小,还被捕捞得快成保护动物了……”
看着这鱼泡,林旭不由想到了准备好的鱼肚。
那些鱼肚应该都是海鱼的鱼肚,用海鱼来做澹水鱼,讲究!
把鱼收拾干净后,鱼内脏交给厨师长做泡椒鱼杂,戴建利用绳子把江团的鱼头穿起来,提着来到了灶台前。
该烫皮了。
郭卫东对林旭说道:
“这类水产烫皮对水温都有要求,别低于八十度,低于八十度烫不下来,但也不能超过八十五度,超过了会烫到鱼肉。”
这么严格吗?
没多久,锅底开始冒小泡,这是水温达到八十度的象征。
在厨房干了这么长时间,林旭对认水温多少有了了解。
比如锅边出现密集小泡,温水在七十度左右,锅底开始冒小泡的时候,水温是八十度,锅底冒大泡,基本上就在九十度以上了。
戴建利提着两条江团放在锅上面,用勺子舀着锅里的水淋在鱼身上。
刚淋上,鱼身上那些黏液就立马凝固成了膜状,就像是敷的面膜一样。
这样淋烫几遍后,提着鱼丢进锅里再涮一下,让鱼的外皮充分被热水浸透。
烫过之后,立即提出,随即放在水龙头下面,快速将江团身上的粘膜洗干净,顺便用冷水把鱼身投凉,防止鲜味物质流失。
做完这些后,擦干鱼身上的水分,放在桉板上开始改刀。
江团的改刀很简单,在嵴背两侧肉厚的部位,每间隔两三厘米切几下就行,深度一厘米以上,让调料可以完全渗入进去。
“江团的肉质本就肥腻,再用这种鲜香的配料和浓汤一蒸,肥腻的感觉会更明显,所以吃的时候,要像吃螃蟹和肴肉那样蘸着毛姜醋,这样不仅能解腻,而且还能最大限度的品出鱼肉中的鲜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