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道美食而言,的确是个难得的好名字……”
众人闻言亦是纷纷咋舌赞道。
不论是如今还是后世,只要是稍微有点见识的人,对“太岁”之名都绝不陌生,其中将这个节奏带的最大的便是秦始皇,相传他在世的时候苦苦追寻的长生不死药就是“太岁”,可惜直至死去都不曾如愿。
然而“太岁”真的存在或存在过么?
这个问题哪怕在后世也依旧是个未知数。
有学者认为“太岁”其实是由粘菌、细菌和真菌三类菌构成的一种稀有的聚合体,甚至新闻报道中还总有人挖出了“太岁”的奇闻异事。
然而在真正有资格来评论此事的生物学家,“太岁”的存在、作用与功效依旧是一个未知数,那些新闻报道中出现的“太岁”,也未必便是天朝古代文献与传说中多次出现的“太岁”。
另外但据吴良所知。
“太岁”最早出现是根本就不是什么仙药,而是一种天朝古代的星象大师假设出来的天体。
此事还要从天朝最古老的“岁星纪年法”说起,人们常在历史书上看到的一些“辛丑年”、“子未年”、“辛亥年”便全都是“岁星纪年法”的产物,甚至知道民国时期,“岁星纪年法”依旧是天朝最为主流的纪年法。
也是到了近现代,天朝逐渐与世界接轨,才引入了与西方世界一致的“公元纪年法”,以至于“岁星纪年法”的使用率已经越来越少,即使如今购买的挂历上其实还标注了“岁星纪年法”的年份,在网上查询时间也同样会有“岁星纪年法”和农历日期,但还关注与懂得这些的年轻人已经越来越少了。
而在“岁星纪年法”中,由于岁星的运行方向是由西而东逆时针方向而行,与实际生活由东而西的习惯不合,天文家为了方便,就找出了一个与岁星反方向而行的“假岁星”,叫做太岁,与十二辰配合起来用以纪年。
而在“岁星纪年法”中,因为“太岁”与真正的“岁星”相逆,因此太岁的所在也是大凶的象征,明确提到“太岁”所在的方位乃是大凶之位,切记不能动土,否则必将祸患无穷。
这便也是人们常说的“太岁头上动土”的由来。
甚至历史记载中便曾出现过“太岁头上动土”从而导致家破人亡的案例,自秦之后几乎每个朝代都有相似的事件,秦朝以前则可能还是因为“焚书坑儒”毁去了大量史书,因此才没有背后后世考古发现,否则秦始皇又怎会有寻“太岁”的举动。
而这些案例都有一个共同点,那便是这些苦主都从地下挖出了似肉非肉、似草非草、似菌非菌的“太岁”。
因为在“岁星纪年法”中曾提到过,太岁到了哪个区域,相应的在哪个方位地下就会有一块肉状的东西,它就是太岁的化身,谁在这个方位动土就会惊动太岁,便会招致灾祸降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