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不只是被邀请体验测试的记者下意识地过分解读了《仙剑世界》的命名,他们以及更多人同样过分解读了pt这个名字。
最开始的时候,pt游戏电脑并没有pt这个名字,作为桌面版蜜蜂bar架构系统,它原本叫做“新平台”,或者确切说是pc新平台,只是叫着叫着大家的懒病就开始影响到这个新生的系统,慢慢地就变成了“pt”。
等到要推出来见人的时候,忽然有人说叫pt是不是显得太“普通”了一点点?
众人皆以为然,于是就顺着pt这个缩写,联系上下文,哦不,是联系这款电脑的特点,给出了theplatheatre行星剧场这样显得颇为文艺、带了点儿小清新味道的名字。
这倒不是现在流行小清新文艺范儿的原因,而是和这台游戏电脑或者说半成品游戏主机那独特的“芯”有关。不但cpu和gpu是全新的、操作系统是专门定制的,蜜蜂还专门联合多个部门为其打造了专属的游戏引擎,也就是第四代的虚拟地球引擎vee4。
pt上的3d游戏和软件,都必须通过vee4来运行,事实上承担了类似directx11、opengl这些硬件接口程序的作用,这样做自然是为了简化游戏开发环节,即使因此导致功能不全面也认了,毕竟先要解决有无的问题,再来谈其它。
从这点来说,pt其实是专业地不能再专业的游戏机了,更何况它还是“传统”精简指令集架构,更是满满地游戏机范儿,不过这么一个家伙却要顶着电脑的名头出来招摇,也实在是醉到了一大片。
话说,所谓的电子游戏机原本就是用途特定、只能运行特定软件的一类计算机,有着成本较低便于大规模量产,同时又有不错的画面和音效表现偏重娱乐功能等显著特征。
而精简架构处理器,天然地又有着结构简单成本低、专门设计后在特定领域性能良好的优点,因此深受广大游戏机厂商喜爱。从索尼sce的ps家族1代,任天堂ii、iiu,这两大主机平台都是精简指令集的天下,只有“后起之秀”的微软在初代xbox上面搭载了是x86的奔腾三处理器,毕竟最初微软搞主机游戏就是因为索尼拒绝了indos,而行业第二的任天堂也拒绝了微软的收购意向,只好自己下场动手了。
而到了第二代的xbox360,微软却是学乖了,放弃了好基友intel的奔腾,转而使用ibm的poerpc处理器。
有意思的是,这一代三大主机都使用的是poerpc,不过三家公司都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定制,其中索尼ps3的“定制”最深入,索尼子公司索尼电脑娱乐联合东芝与ibm合作开发了一主八协、主频超过3ghz的神物cell处理器,而微软则是定制了三核版命名为xenon,只有最抠门的老任直接使用单核的poerpc750,主频最高1点1ghz。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