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测试进行,袁洋很快就明白了,所谓的0度超广视角是怎么回事。
N7的单眼视野是110°×110°的近圆形,双眼重合产生立体视觉但视野保持不变,用户看到的是一个枕状视野。
N7E通过升级目镜,设计师把单眼视野扩充到了130°×130°,要是在普通的头显,这么大的单眼视野其实是浪费的,因为左右分割设计会挡住左眼向右、右眼向左的视线,导致视野无法最大发挥。
他们给出的解决办法就是更改目镜筒设计,并添加3D膜分配双眼画面,使得大视野得到充分利用,然后双眼画面重合,用户视野变成约150°×130°的葫芦形,再加上两侧OLED柔性屏提供的40°加40°余光视野,正好是0°极限视野。
实际上,因为眼睛正前方就是两大块目镜的关系,通常谁都不会注意到这两块屏幕上的内容。
但余光视野又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除了余光恐惧症患者以外的普通人都习惯它们的存在,没有反而会让我们感觉不自在。而且作为昼行生物,我们也更习惯明亮的视野,在显示白天亮灯场景时,辅助屏照亮头显内部,还可以进一步提升沉浸感的作用。
另外,它们还有一个作用,袁洋却是到了测试时才发现的,那就是为眼球追踪提供定位坐标系。经过调制的余光画面照在巩膜上形成影像并被追踪摄像头捕获,只要读取其中的二维编码,就能迅速解算出眼球角度。
首次使用初始化缓慢,就有这个功能的一份“功劳”,系统预设了7种坐标编码方式,需要逐一试验以找到最适合袁洋巩膜颜色的方案。
不过等待也是值得的,新追踪系统的效率让老袁赞不绝口。无论他怎么转动眼睛,眼前的屏幕都能迅速响应,效果直追以前体验过的NT头显。而后者之所以无法量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主动偏斜式目镜太过复杂,加工困难导致成本过高,技术再好造不出来也是悲剧。
与之相比,N7E就要便宜太多了。两块定制梯形柔性屏看起来很独特,但分辨率摆在那里,价格自然高不起来;目镜系统改动虽大,然而单薄的镜片和小小的追踪摄像头,实在很难让人产生这货很贵的印象。再加上保持不变的外壳和头带,感觉上物料成本应该没有增加太多,可生产性更是远胜NT。
唯一的问题就是屏幕规格没有提升,依然是2560×1440的AMOLED屏。
王山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毕竟主屏分辨率、处理器型号、系统版本这些参数都在盒底标签上写的清清楚楚。
起先他以为辅助屏幕可以改善这个,但是当袁洋告诉他辅屏分辨率很低,主屏上还附加了3D膜,他就开始担心起新设备的显示效果来,毕竟像素密度太差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