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么说,在这片广袤的大荒原上。
秦军最大的敌人,根本不是什么匈奴人,也不是头曼单于。
而是这严苛的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
秦军进入大漠,不可避免要遇到的问题,就是粮水断绝。
漫长的补给线,十分脆弱。
所以秦军在草原上,是没有办法长时间作战的。
即便是当年胡服骑射的赵军轻骑,若是进入了大漠,也很难坚持超过二十天。
而大军需要的水源,不仅很难以寻找,还容易被匈奴人利用下毒。
也正是如此,装备和战阵都远不如秦军的冒顿,就敢于包围五万精锐的秦军。
若是照着冒顿之前的那种打法继续打下去,这些匈奴人能够活活将这五万秦军耗死在大漠之上。
此时,头曼率领五万人马回援单于庭。
虽然看起来,这里还有七八万人。
但是实际上,却已经是处于一种群龙无首的状态。
看似还拥有着人数优势,但是其实已经非常脆弱。
若只是围困和纠缠那五万秦军,他们自然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
但其实已经是兵力捉襟见肘了。
就像是一个鸡蛋的蛋壳一般脆弱。
良和俭在经过详细的侦查之后,搞清楚了包围秦军的这些匈奴大军的分布和情况。
嬴扶苏还是决定,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竟然匈奴部落是联军,又以头曼的王庭部落为主心骨。
那么,就揪着王庭部落打!
要是照李云龙的话来说:“老子打得就是精锐!”
而此时,匈奴大军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了被他们包围的秦军上面。
从十几万人锐减到七八万人,这所谓的包围圈,也变得薄弱起来。
三万王庭部落的骑兵,在正南方向,正面阻拦在五万秦军撤退的道路上。
而其他四万多匈奴大军,则分成了两队,分别在东北和西北的两个方向。
封住了秦军的其他方向。
三支匈奴军队,距离五支秦军万骑队的距离很远,都超过了三公里。
这是一个既能够看得见,又能够随时进攻和撤退的距离。
秦军骑兵面对这样的匈奴骑兵,毫无办法。
人家根本就不跟你硬碰硬地决战。
若是不缺粮草和水,秦军完全可以径直杀回国去,匈奴也没法阻拦。
但现在的秦军早已经粮水断绝,也只是徒劳而缓慢地向南撤退。
北边两个方向的压力,可以说是非常小的。
这是头曼临走之前的布置。
秦军要撤退,也只会向南撤退,断然不会再冒险北进。
况且,北边还有头曼自己带领的五万大军呢。
嬴扶苏先是绕过了两支在北边的匈奴大军,又绕到了南边王庭大军的身后。
从背后,向王庭部落的三万大军突然发起了进攻。
一边进攻,一边吹响了秦军独有的战斗号角。
对身后毫无防备的王庭部落,被铁骑打了个措手不及。
顿时阵型大乱。
而身处包围圈中的秦军五个万骑队,原本已经绝望。
突然见到王庭大军混乱,则有些意外。
但尽管意外,秦军的几名校尉还是抓住了这稍纵即逝的机会。
战斗号角的声音,让所有被围困的秦军,看到了希望。
两个秦军万骑队,立刻向着混乱的王庭大军攻杀了过来。
若是头曼还在,王旗还在,这些匈奴大军便有主心骨和指挥者。
哪怕只是太子冒顿还在,被这样攻击,也总还有些还手之力。
但头曼和冒顿都不在,王庭部落的骑兵根本不知道,此时是应该向秦军万骑队发起进攻硬碰硬,还是应该和身后的秦军搏杀,然后被两面夹攻。
和秦军两个万骑队硬碰硬,是匈奴骑兵万万不敢的。
白天的战斗,直到现在还是历历在目。
八万秦军,正面击溃了二十万匈奴大军。
直到现在,草原上还有好几万的匈奴溃兵没有来得及收拢。
王庭的骑兵,早已经被秦军杀怕。
哪里还敢冲向秦军的万骑队?
而被南北两面夹击,又肯定是要全军覆没的。
兵败无所谓,但若是兵败还折损大量的勇士。
那几位王庭骑兵的首领,恐怕都得被头曼生生给劈了。
一看见秦国骑军大举压上,王庭部落的几个首领便立刻带着三万大军向西溃逃而去。
王庭部落的骑兵一溃败,后面跟着的两支匈奴骑兵,也立刻没有了战意。
变成了一盘散沙。
他们有的跟着王庭部落的骑兵向西溃逃,有的,则向北撤退而去。
头曼都回去救自己老巢了,难道我们还要在这里和秦军拼命吗?
嬴扶苏终于见到了秦军骑兵的几位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