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那个地方,是一所小学。处于交通繁忙之地,噪音实在不利于孩子们读书。
于是,小学搬走了,留下了一栋破旧的教学楼和一个广场。
市府还没想明白这地方如何规划的那个档口,正赶上下岗潮。许多觉得委屈的工人们,就组织起来,在这个通往火车站,交通流量最多的地方,聚集起来,打上写了黑字的白条幅,发泄心中的不满,希望有人关注他们,可怜他们,解决他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解决没解决,谁也闹不清楚。不过,有哪个单位,或者那个老板,亦或是谁家需要人帮忙的时候,大家就不约而同地想到了这里,这里有闲人。
于是,谁需要装卸货物,需要挖个土方,要找个短工,就都跑到这里来,吆喝一声,看有愿意去干的没有?
久而久之,发泄不满的横幅没有了,人却越聚越多。不只是下岗的工人,城外许多进城找饭吃的农民,也跑到这里来。
谁家需要刮腻子,装顶棚,屋顶漏水,都在这里等活干。慢慢的,这地方就小有名气了。
周大林过来的时候,那个小广场里,已经聚集了一百多号人,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抽烟闲聊。
广场外面的公路边上,还有许多人坐在路牙石上,身边摆一个用硬纸壳做的牌子,上面写着自己会干的活计:水木电工、刮腻子、铺地、装修
这些都是有技术的人,不和广场里那些靠出力气吃饭的人凑帮。他们有些是农村进城打零工的农民,有些是这市里的下岗工人。
有技术了,就不愿意再去厂里受别人管。这样自由自在的,不用早九晚五上班,时间自己说了算,挣的不比在工厂里少,反而更好。
张卫东除了会干车工,没有什么别的本事。这年代国家还没有加入,外贸还不是主流,工厂制造业过剩,车工并不好找活干。
所以,他即便来了,也不会在路边,而是在广场里面,和那些没有技术的人在一块儿。
去广场里面招人的,都是些建筑工地或者装卸一类,一次需要的人多,直接过去,喊一嗓子,然后挑了人带着离开。
果然,他在广场一个角落里蹲着的时候,就看着张卫东了。穿了一身原来在厂里的时候穿的,蓝帆布的工作服,脚上蹬着翻毛工鞋,蹲在一个篮球架子边上,低着头抽烟。
大概是他来这里时间长了,认识了几个人。因为他周边还有七八个人,在一起抽烟聊天。
一辆蓝色的装货卡车开进广场里来,一个人打开副驾驶的门,站在踏板上喊:“搬家具有去的吗?”
这一嗓子喊出来,周边早就注意到卡车的许多人就围了过来。
“搬啥?”有人问。
“去家具厂装家具,往家具商场里搬。”车上那人就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