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一千六百二十五章 颁奖典礼2

但是现在各个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都在大力支持国内搞研发。往往从事一个领域研发的顶级工程师,可能都不知道对方的存在。至于数量之多,更是难以想象。因此想要获得诺贝尔奖的认可,那是相当困难,甚至用艰难来形容都不为过。

林德贝克再次出现在舞台上,对着下面说道:“获得1987年诺贝尔医学奖的是来自巴塞尔免疫研究所的利根川进博士。以表彰他在免疫系统遗传学上所取得的巨大突破,并且发现了身体免疫细胞组是如何利用数量有限的细胞生成特定抗体以抵抗成千上万种不同的病毒和细菌。”

“给人类的生命建康,提供了一份新的保证。”

利根川进1939年出生于日本的名古屋,后就读于东京的日比谷高中。1963年获得京都大学化学学士学位,同年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攻读分子生物学研究生。其间他研究了噬菌体的遗传转录,并于1968年获得博士学位。1971年,他成为瑞士巴塞尔市免疫学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

可以说这份履历十分优秀,绝对属于生物和医学天花板级别的存在。

现年还不到50岁,正是一个科研工作者的黄金年龄段;可谓前途无量。如果可以,包首富还真想把对方拉到黑云阵营来。不过此刻刚刚获得诺贝尔医学奖,对于不差钱的瑞士;可不会轻易放人。

接下来要为诺贝尔文学奖进行办颁奖,林德贝克直接说道:“获得1987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是约瑟夫-布罗茨基。他的作品超越时空限制,无论在文学上及敏感问题方面,都充分显示出他广阔的思想和浓郁的诗意。”

对于诺贝尔文学奖,还真不好说从事哪方面研究;需要作者有很多文学作品,并且得到世界认可,否则根本打动不了评选委员会。

约瑟夫-布罗茨基,苏联犹太裔美国诗人,散文家。

1940年5月24日,布罗茨基生于苏联列宁格勒;1955年开始创作诗歌,1972年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后移居美国。曾任密歇根大学驻校诗人,后在其他大学任访问教授,1977年加入美国籍;主要著作有诗集《诗选》《言论之一部分》《二十世纪史》《致乌拉尼亚》、以及散文集《小于一》等。

这位文坛巨匠绝对属于传奇人物,从15岁开始,布罗茨基辍学谋生,先后做过车工、司炉、医院太平间运尸工、水手等13种工作,并开始写诗。多数发表在由一些青年作家和艺术家所办的刊物《句法》上,并通过诗朗诵和手抄本形式流传于社会。一些诗歌甚至传到了国外,赫然登在正式刊物上,往往连他自己也浑然不知。

苏联这个国家很奇怪,经常出现文坛大家,可很多根本不被认可。否则也不能把如此有才华的人;开除国籍,驱逐出境。

要知道布罗茨基可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贝文学奖获得者,用才华横溢来形容,可是一点都不过为。在任何国家,估计都会当做国宝来守护;也只有老毛子,能够作出如此疯狂的举动。

约瑟夫-布罗茨基从瑞典国王古斯塔夫手中接过奖牌和证书,心中也是无比感慨。如果现在还在苏联,即使获奖;估计莫斯科高层,也会劝他主动放弃,不能接受资本主义的奖项和奖金。

可是在身心深处,约瑟夫-布罗茨基又很想回到苏联,并获得认可。

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逐出境的时候。他被告知,当局“欢迎”他离开苏联,接着便不由分说地将他塞进一架飞机。原先要将他发配到以色列,但诗人要求去维也纳,因为他的偶像奥登在那里。离开祖国前,他给勃列日涅夫写信:“我虽然失去了苏联国籍,但我仍是一名苏联诗人。我相信我会归来,诗人永远会归来的,不是他本人归来,就是他的作品归来。

文人傲骨还是有一些,至少一心要把自己观点和作品发表出去。剥夺国籍、驱逐出镜;对于任何一个国家,都是很重的判罚。作为文学家,之前肯定写过不止一篇让苏联高层不满意的文章或诗歌。

在怎么说也是名人,刚开始最多警告一番。如果知道悔改,肯定要给一个机会。按照高层要求写几篇歌功颂德的文章和诗歌,对于他来讲,绝对是小菜一碟。可是布罗茨基并没有,依旧坚持自己的创作风格,只能说十分任性。

话又说回来,如果没有被剥夺苏联国籍,驱除出境的经历。估计诺贝尔评审委员会,还真不一定会这么快;将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他,让其成为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获奖者。

才华方面谁都不能否定的,但是其他方面因素也自然需要考虑进去。瑞典虽然是中立国,但是在美国和苏联两者之间选择的话,肯定是更倾向于美国方面。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重生香江之大亨成长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