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一进学科建设办公室,齐磊人都傻了。
屋里坐了二十几个老爷爷,包括董北国,新学部建设的上层班底基本都在这儿了。
这里面有北广的师资力量,也有像庞清方、张路臣这种从其它院校征调过来的。
反正在新闻、传播和网络技术这方面,也算是豪华阵容了。
当然,下层的,像是副教授、导师,还有赵国华这种硕士、博士生刚毕业的,还有很多。
只不过,没资格参加这种会议。
此时,大眼瞪小眼,都等着他呢!
廖凡义一见齐磊,“你可算是回来了!”
齐磊也有点不好意思,“早说啊?我还以为就廖老师和董校长呢!早说我就不耽误那一个小时了。”
董北国眼珠子没瞪出来,“瞎说什么呢?我就是路过,来瞅一眼,谁等你了?”
齐磊呲牙一乐,“您三点多的时候和廖老师在车后头站了二十分钟,我都看见了。”
董北国老脸一红,“......”
可是,再一想,不对啊?知道我堂堂大校长在这等着,你还耽误一个小时?
随口一问,“你干什么耽误了?”
齐磊,“等同学活动结束来着。”
“我......”董北国更来气了。
烦躁的动了动身子,“开始吧!小廖说你找到了切入点,说说这个事儿。”
齐磊也不废话,“其实这事儿挺简单的。”
眼见角落有块白板,推过来直接开始。
“我们现在遇到的难点应该就是,网络发展速度跟不上理论研究速度。”
呲牙一笑,“都说人文科学是马后炮,是总结经验的。可是,这回要做的,是预研!”
这句话说的有点语出惊人,掷地有声。
这是一个很牛叉的定义,要知道,前面就说过,人文科学很难做预研。
可惜,却没掀起多大的浪花,甚至有点冷场。
好吧,一来,这个概念不是齐磊第一个提出来的。
你以为这些人为什么愿意坐在这儿?
正是因为组建学部,从各院校调人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这是一个走在学首前沿,甚至是时代前沿的学部。
二来,这二十多个学者之中,除了少数几个,在尚北亲眼见到了齐磊的能力,对他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那些后来的、刚调过来的...
想法其实和当初去尚北路上的庞清方、张路臣是一个心态。
什么天才啊?什么战略家啊?哪来的十八岁的人文天才?
即便廖凡义他们言之凿凿,即便上面一再强调这个学科就是这小子搞出来的。
大伙儿还是本能的有点抵触,甚至是质疑!
不会就是个样子货,上面推到前台的“典型吧?”
所以....
话是挺有劲儿的,可惜人还没看出来有什么特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