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氏微微笑,没有回答,这种大事肯定是要等全家人聚在一起的时候商量。
而且,她把老头子推出来让一家之主来做这个决定。
大毛读完信之后,黎大嫂黎二嫂脸上出现的都是狂喜,黎二郎稍微冷静一些。
倒是记得问:“三郎这是考上了,以后就可以做官了?”
“还没呢,我们收到信也过了好几天,估摸着三叔正考试。不过三叔成绩好,一定可以考上的。”
大毛二毛都是跟石氏一样,对他们的小叔/小儿子,充满了信心。
这话倒是不错,黎大郎黎二郎都清楚,三郎从小读书就好。
以前也只是担心他身体不好,可是有老三媳妇跟在身边照顾着,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作为长子,考虑事情更加的全面,黎大郎直接问道:“爹,娘,我们真的都要去京城?”
只是暂时性的去一趟,还是,以后就都留在省城了?
这些方方面面的问题,需要一开始就考虑清楚。
黎大郎目前走过的最远的路也不过是从红桥村到县城,让他一下子去到京城。
这,步伐是不是跨得太大了?
黎老头沉吟着,与老太婆对视了一眼,却是说道:“去看看也好,三郎要是考中了,这可是一辈子只有一次的场面啊。”
作为父母的,当然也是希望可以看到的。
但是石氏也有她的担忧:“如果我们都去的话,这一来一回,花销不小。而且,铺子也不能关了吧?”
又不是一天两天的,按照三郎的意思,从这里去京城哪怕只算路上的时间也得一两个月呢。
“是啊,娘,铺子关了我们可都要喝西北风了。”
黎大嫂也赞同婆婆的话。
现在家里,最需要花钱的,就是她和黎大郎了。
老三媳妇的娘家侄子已经定亲了,大毛也只比那小子小了一岁多,黎大嫂早就暗中留意县城里有没有合适的小娘子了。
还有妞妞,也要准备着,女孩子嘛嫁妆丰厚一些以后日子也会好过一些。
靠着铺子的收益,这一年多她和大朗也攒下了十几两银子。
黎大嫂每天干劲十足,睡觉之前都要把铜钱数一遍,因为这个她现在数数算数都比黎大郎还强呢。
黎二嫂跟黎大嫂差不多的意思,去京城那么远坐车也会很累的,还不如就在家里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
石氏也是这么认为的,而且之前在房里她和老头子也已经商量好了。
所以,这会儿黎老头就说了:“铺子不能关,我们去京城可不就得花钱。哪怕是三郎以后当官了,我们也不能说一家人都好吃懒做的等着他来养活啊,田地才是我们老黎家的根本不能丢了。”
“你们爹就暂且留在家里,先把春耕忙完再说,这一次我带二郎还有二郎媳妇一同进京。先在京城看看,也不知道三郎他们在那边情况具体如何。
铺子里的事情大郎你们给处理妥当了,要是情况好索性铺子请了人做,大郎就带着你爹一同也进京去。”
石氏甚至有心让他们请耿大壮夫妇到铺子里做帮工,但是也知道,这个时候这样的话不能说出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