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这座城池几十万百姓,用不着被清军随意屠杀而亡,像是臭虫一样随意被人踩死。
扬州地处南北交通枢纽位置,历来得漕运、盐运之利,向称富庶地区,商业繁荣。
就在贺今朝得意之间,徽商会长愿意出价三十万两银子,祈求锤匪不要向官军一样肆意劫掠,他们把这保护费出喽。
贺今朝微微挑眉,看向一旁的徐以显。
“主公,人家就是想要来投奔,顺便出钱博个好名声,以免主公将来对他们动刀子。”
徐以显稍微解释了一句。
南京城内锤匪的种种行为,不可能传递不到这些徽商耳中。
故而在扬州这座城,多是奢侈的徽商在操办着两淮盐利,作为主导力量存在。
就总体而言,西商多拥有节俭抠的名声。
因为在嘉靖年间,西商在扬州的地位遭到了极大的动摇。
军粮与食盐认购之间的联系减弱,为了增加军需收入,明朝允许专卖商在每份“正引”之外附带两份“余引”。
余引必须通过在扬州缴纳银两才能获得,而不能在边境地区得到。
每引重量也从550斤增至750斤。
这样,边商事实上不得不买卖越来越多的食盐,而这种买卖的资格又必须通过一种复杂的双重交易才能获得。
他们“不及等待”仪征盐务监掣那冗长的验盐手续,甚至贱售其引,这些盐引几乎出售给了徽商。
徽州是山区,不是那么的适合耕种。
少数平原地区和众多峡谷地带,农民就只能在山坡上开垦梯田,灌既和施肥都很费劲。
地形既让徽州感到痛苦,也给徽州带来了福音。
柏树和其他针叶松种为建筑和木作提供了优质木材;茶叶则是中国最流行的饮料。
对外销售的木材和茶叶,提供了购买粮食所需的银子。
徽州社会连同其独特的方言、强大的宗族和商业导向,在那里逐渐发展了一千年。
徽州的少数水路得到了改善,以利于跟周边和耳远省份的交通,木材和茶叶通过这些水路运出去,当地人的财富迅速积累。
强大的宗族体系有助于大规模的移民,同时也有助于凝聚人心。
贺今朝给他们分田地都没有用,因为那附近都没有多少田地可以分!
在浙江,徽商的地位可谓是即有竞争力。
而郑元勋便是扬州最有影响力的人之一,这三十万两银子也是他主动提出来的。
如果高杰能够提前打个招呼,郑元勋也会主动交保护费,毕竟建设比破坏要困难多了。
郑元勋作为最大的盐商家族,他在天启年间乡试当中夺魁,声望上涨的极快,想要参加明年的科举考试,但是因为贺今朝的到来以及闯贼横亘山东,漕运被阻断,未曾动身前往京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