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曲颇早,历代都有精通音律的道士为它配歌,最广为流传的是仙翁陈抟得道那首。如果是道士读书、书画时候演奏,配歌就省了,只有曲乐。
徐小乐抚琴时很容易入静,那时节心懒神活,哪里还想得起来弦歌。这张寒潭雁影虽然不如他的“望云”,但也是传世瑰宝,音色清冷高洁,虚幽奇古,自然叫人心生脱俗之念。
徐小乐大辟曲终,手落弦上,并不起身。此刻琴弦已经停了,小乐耳中却仍旧余音未绝。
这缕余音渐渐成韵,顺着的原曲又演绎出一首曲子,与似是而非,若即若离。
徐小乐静听良久,突然心生一念:我若是能将这首曲子弹给神仙姐姐听,那就好啦。
一念既起,心中琴音戛然而止。
徐小乐倒也谈不上遗憾,只是有些失落,这才睁开眼帘,起身团团拱手,道:“献丑了。”
杨宗不自觉地拱手回礼,直拱了两拱,方才反应过来:徐小乐医术比我高明自不待言,不料琴艺也如此高超。看他只有十六七岁年纪,这世上果然是有天才之人啊!
徐有贞却奇怪:一曲前后,判若两人,这是什么缘故?
杨善脸上仍旧微笑不已,转向吴山隐,道:“老师以为如何?”
吴山隐颌首笑道:“我以为第二首为佳。”
花厅之中,人皆望向吴山隐,却是不同心思。
徐有贞对于音律虽然不算精通,但是曲目如文章,起承转合是必然有的,一首曲子还是两首曲子总能听出来。他和杨宗一样,都很奇怪吴山隐说的“第二首”是什么意思。
——是在鼓励小乐再弹一曲?
徐有贞看这道士,益发有些摸不着深浅。他因为学天文、数,与山中道人多有往来,其中也不乏出尘之士。然而看到这老道,就好像面临一潭清澈深渊。初看极浅,一不小心就会以为他是京郊小庙来打秋风的道长。继而又觉得极深,扔一枚石块下去久久不见沉底。
杨宗说话就不那么谨慎了,笑道:“老师这是叫小徐先生再操一曲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