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确实没有这条运河,所以应该确实是大明人挖出来的。”
苏伊士运河的界面是倒梯形的,水面和河底宽度的平均值是两百米,水面宽度在三百五十米左右。
巴黎城中的塞纳河宽度只有一百多米,只有运河水面宽度的一半都不到。
约瑟夫听完之后忍不住再次赞叹:
“一条人工挖掘出来的河流能够如此巨大,难怪他们都说这条运河是人类工程学和管理学的奇迹。”
在约瑟夫等人的赞叹之中,船队慢慢通过了运河。
继续向东南方向穿过红海,在亚丁港补给了一次煤炭,然后穿过阿拉伯海向东航行。
约瑟夫每天都会到甲板上来看风景,主要是希望能够看到海面上出现的各种船只,然后猜测它们的用途和目的地。
约瑟夫很快就发现,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自己几乎看不到纯粹的帆船了。
自己能遇到的帆船几乎都在冒烟。
而不像在地中海的时候那样,纯粹的传统帆船仍然随处可见。
包括约瑟夫这个土著孩童在内,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普通都意识不到,这个世界的航海科技树跳过了一个重要分支。
在原有的历史上,由于工业革命是自发的没有意识的自行发展的。
蒸汽机效率的提升颇为缓慢,推广和应用的速度更加缓慢,蒸汽帆船的发展要到十九世纪中期才开始上规模。
所以在瓦特改进蒸汽机之后,传统帆船还在继续发展。
甚至在十九世纪中后期还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历史上非常著名的飞剪船就是出现在这个时候。
由于飞剪船效率足够高,同时蒸汽机的效率较低,再加上加煤站的布局缓慢,蒸汽船在远洋货运上没有成本优势。
所以十九世纪中期,在蒸汽铁甲舰都要出来的时候,主力远洋货船还是纯风帆动力的飞剪船。
那个时代的蒸汽船,大多在近海甚至内河之中使用。
但是在这个世界,在朱简烜的有意引导下,蒸汽机的效率迅速攀升,很快就达到了十九世纪后期的水平。
在大明官方力量的权利支持下,煤炭补给站也在大明力量所及之处遍地开花。
关键是这时候还没有效率足够高的飞剪船。
所以由传统帆船改造而来的蒸汽帆船,很快就成了这个世界的主力远洋货船。
反而是在欧洲近海地区还有很多传统帆船活动。
约瑟夫所在的船队穿过印度洋,进入马六甲海峡之后,也反而能够再次看到传统帆船了。
周围航道上的船只也再次变多起来。
靠近狮城港(新加坡)的时候,这个狭窄的海峡中的各种船只,更是已经密密麻麻的数不过来了。
其中更有很多堪称庞然大物的船只,远远超出了约瑟夫的认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