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铁路线巡逻的大明空军,与地面上的两轮机动车骑兵配合,跟随溃败逃窜的游牧骑兵,找到了他们的部落大队所在地。
那是一个总人口在两千人左右的典型的哈萨克游牧部落。
大明的空军马上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附近监视对方的活动,同时拍电报向后方报告,另一部分飞回去回去亲自报告。
地上的机车骑兵则是立刻出击,在逃窜的骑兵回到部落之前将其击毙,避免立刻惊动他们。
距离最近的临时军营收到报告之后,马上调派了一个营的骑兵过去。
两千人左右的游牧部落,通常只有三百到四百户牧民,能作战的青壮年顶多有六七百人,常年作为战兵使用的只有三百人。
他们部落的首领,带着一百多人出去,准备偷大明的铁轨,已经被机车巡逻队击溃俘虏了。
大明正规军一个营通常有三百人,战斗没有任何悬念。
大明军队突然出现,突然发动攻击,这个正在休整的等待的部落就被打懵了。
那些从天而降的钢铁巨鸟,发出突突突的诡异响声的两轮钢铁怪兽,还有密集到极点的冲锋枪子弹。
都让这些没有什么见识的部落士兵以为自己遭遇了恐怖的噩梦。
幸好他们能说话,允许投降。
于是这个小部落就按照要求投降,然后收拾东西跟着大明的机车骑兵出发,去铁路沿线预定的新城市驻扎。
大明军队将顺着铁路线,在合适的地方修建堡垒,再在堡垒周围修建居民区。
作为后续的车站、兵营、仓库,同时作为中原和草原集散地,预计聚集周围游牧民族的定居点。
大明毕竟是农耕定居民族出身,理所当然的习惯的管理方式,还是定居加编户齐民。
让这些游牧部落的族人,和大明人一样定居生活,是最稳妥的管理方案。
当然,也是在大明本土已经完成了工业化之后,才真正有能力实现这种社会生活方式的改造。
在工业和手工业时代,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
单位面积的土地上能够产出的物资,能够供应的最大人口数量,直接受土地和环境条件的影响。
这两个指标至少要达到欧洲西部的标准,才能形成定居农耕传统。
否则就只能采用游牧的生活方式,在更大范围内收集资源,供养数量相对有限的人口。
在西域和中亚的广阔范围内,只有几条著名的山脉脚下,以及山谷与河谷之中,才有少量的定居农耕区域。
其他的绝大部分地区,在农业和手工业时代,只能依靠游牧的方式生活,甚至直接就是无人的荒漠。
农业时代的封建帝国王朝,无法根治北方的游牧袭扰问题,是生产力问题而不是思想问题。
但凡有一个王朝,看上去对北方游牧族群的管理比较有效而强势,最终的结果都是游牧在被管理的过程中再次增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