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曼苏丹和大维齐尔决心继续抵抗到底。
他们都知道。潜逃到内陆再次组织物资和人员抵抗大明,会是一场代价巨大的博弈。
自己抵抗的时间越久,抵抗的规模越大,大明彻底征服奥斯曼的难度越高,就有可能导致大明放弃彻底征服的想法。
奥斯曼君臣最终能够保留的独立性就越高,甚至可能继续完整的保持独立状态存在。
但是,如果大明没有放弃征服,奥斯曼最终也真的大明彻底征服了,那他们遭到的报复和惩罚也可能会越沉重。
反过来,如果越早投降,保持完整和独立的可能性越低,但遭到报复和惩罚也会越轻。
关键在于奥斯曼能抵抗到什么程度,大明强行征服的代价会有多高,能否达到大明国力无法承受的临界点。
如果是神洲的藩镇,打出一场令人绝望的大溃败之后,确认了双方力量足够悬殊之后,通常都会比较果断的投降了。
但欧洲的君主可能会选择继续挑战一下,继续试试对手的真正深浅。
由于历史和社会环境截然不同,欧洲人的思维方式,在某些地方也与神洲人也相差甚远。
一个皇帝和朝廷,真正统一天下所有区域,是神洲人习以为常的事情。
在天下大乱的时候,神洲人也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早晚还是会出现天下大一统的局面。
他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正统王朝的疆域之内,有一个小规模的造反力量,或者是不肯臣服的抵抗力量。
皇帝和朝廷通常会选择不惜代价的征讨,甚至会冒着财政崩溃的代价去干。
因为他们自己当了皇帝,他们也会那样做。
那些藩镇君主,以及所有的反王,当了皇帝之后也会那样做。
在神洲的疆域核心区域,任何敌对力量都不能存在,在边沿区域则至少要称臣朝贡。
在中央帝国有能力的时候,就不会允许自己目光所及的地方,有任何公开拒绝臣服于自己的机构和人员。
就算是一时之间拿不下,也要为了拿下而积蓄力量,当天下共主是理所当然的目标。
这是地理环境、历史记忆、文化传统、政治制度、社会现实共同塑造,并在历史周期中不断强化的共同认知。
但是大陆另一端的欧洲人就没有这种观念,欧洲的君主会觉得没有必要那么干。
大国疆域边沿地区的小邦国,甚至是大国核心区域内部的半独立邦国,如果很难征服那就不要征服了。
征服的成本太高了的话,那就放任其继续存在好了。
因为欧洲本来就没有完全统一过,到处都是大大小小的独立半独立的邦国,君主和封臣的关系复杂到了极点。
当地位对调之后,欧洲的地方藩镇势力,也并不觉得君主会有非常强烈的削藩动机。
欧洲的独立小邦国,也不认为旁边的大国为了征服自己,会付出让他自己吐血乃至崩溃的代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