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简烜批了纪念楼、三峡工程、刚果河工程,算是又给大明中央朝廷加了几个大活儿。
这当然会让相关的官员们更加忙碌,朱简烜知道自己也会变得更忙,因为后续会有各种相关的审批和请示不断递上来。
仅仅两天之后,第一份与之相关的请示,就送到了朱简烜面前,是礼部侍郎递上来的。
朱简烜本来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心中也在继续考虑这些工程,不断地酝酿各种各样的特殊和细节层面的想法。
但是这第一份请示却出乎了朱简烜的意料,也让朱简烜稍微有点不太高兴。
朱简烜让礼部配合建部,在设计功勋纪念楼的过程中,提供礼法和文化层面的建议和支持。
但礼部却在这个时候,递了一份实质性相关性极弱,但名义上确实有联系的建议。
“是否在设计和建设功勋纪念楼的同时,根据大明各地的城市建设状态,拟定新的明确的楼房建设规格标准。”
朱简烜微微皱着眉头,稍微翻了一下奏本的具体内容。
随着工业建设的规模不断扩大,新式钢筋混凝土技术在建筑中开始广泛应用,旧的建筑规制已经不合时宜了。
现在民间百姓只能根据官营工厂的员工住房,作为自己建设楼房的上限标准。
但这只是一个潜规则,不是一个明确的指标。
朝廷相关衙门想要管理和约束,也都没有合适的依据和标准,所以建议拟定正式的标准。
奏本上的话本身说的比较委婉,但朱简烜却直接看到了他们的真正目的。
“这是希望朝廷放宽对民间建筑的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甚至于,之前那个建设功勋纪念楼的提议,都可能是为了引出民间楼房规格的事情而故意提出的。
“就是民间有人想要建高楼——
“也说明工业基础上孕育出的民间商业越来越发达了——”
现在的大明,已经有条件建设摩天大楼了,至少二三十层的随时都能建设,更高应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
民间商业快速发展,对更加密集的商业楼房也有了需求。
主要是金融、证券、法律、保险、咨询、商贸等纯商业类型的公司。
这些公司对生产制造空间和环境没有需求,但是但对信息交换速度非常的敏感。
他们赚钱依靠的是信息、人脉、金钱。
越高的楼房,越容易把更多的人,更多的信息,汇聚到更小的区域内,用更快的速度完成交换和处理。
但是在大明,房子高度超标的话,可是涉嫌僭越的。
如果没有得到允许,自行建设大高楼,真的要摊开了秉公处置的话,可不只是掉脑袋那么简单。
关键是现在大明本土的交通和通讯过于便利,大高楼根本没有办法隐藏。
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电报、电话铺到了乡镇,报纸、广播更是随时更新全国的新鲜事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