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样的处事态度之下,在天津整座城的大力支持下,一个小小的奇迹诞生了!
朱由校到地方后看到的,不再是舆图上的荒凉。
滨海街人头攒动,车水马龙...
尽管各处建筑还透露着新意,尽管制度看起来并不严谨,甚至有些混乱。
但繁华就是繁华!
人流骗不了人,商贾们南来北往的交易,也骗不了人!
辽东的参、直隶的布,蒙古的牛羊遍地走。
朱由校坐在马车里,看着这几乎算‘拔地而起’的街区,问道:“孟简,这些人哪儿来的?”
李邦华磕磕胯下的马腹,走到朱由校车窗前:“回公子,有直隶其他府的,还有山西的,辽东、山东也不少人。”
“蒙古人,听说是从张家口过来的。”
“不过他们都不是货商,是那边的货商雇佣的牧人。”
“嗯。”朱由校点点头。
虽说大明也乐意看着北边互市扩大。
但让蒙古人在互市里面经商,和让蒙古人自由在大明土地上行走是两回事!
“你这手段不错啊。”
“滨海街的名头都传的这么远了!”
说起这件事,李邦华有几分得意。
“在工部时,老师曾给我们讲过公子在辽东之事中的操作。”
“尤其是让人把控舆论,影响对方的判断...”
“我学了几分,也让人带着布告去临近的府县宣传。”
“信的人不用多,只要有一个过来赚到的,那下次来的就是十个、百个...”
朱由校看了李邦华一眼,大明的官僚确实是进化极快的官僚机构。
看来舆论监督这件事也要提上日程了。
不过现在不是说这事儿的时候,也不用给李邦华说。
对他的政绩,认同和赞赏即可。
夸了李邦华聪明知变通后,李邦华笑着继续给皇帝介绍自己的工作。
这可是个大大的露脸机会!
一定要抓住!
一边听着李邦华讲解,一边粗略的看了看,在到最繁华的那一段儿时,朱由校吩咐道:“停车,咱们下去看看!”
看的过程中路过一家门面,非常气派!
朱由校估计,自己的行宫排第一,天津府衙排第二,这地方就能排第三。
抬头一看,嚯!恒顺号!
这得进去瞧瞧。
伙计刚要迎接,就被宫福‘蛮横’的推开。
两个门卫看着不对劲,一竖眉,就被人打晕,拖到了角落。
店铺里正陪着贵人选用物件儿的掌柜听见动静回头,当场呆立,脑子里一片空白...
还好多年的历练让他内心强大不少,没有当场跪下,或者做出其他什么过激动作。
不过,那位贵人似乎有些把持不住,身子一软,险些瘫倒...
若不是侍女手疾眼快,恐怕禁卫都要抽刀子了。
“夫人!”
“夫人!”
“没事、没事...”
“陛...白龙鱼服,就...当普通人...”
这话说的,掌柜都不信。
但掌柜还是得说,他得安抚好这位贵人,然后赶紧去接待皇帝。
皇帝已经拿着账本儿翻起来了。
倒是没什么见不得人的,可要是有些疑问,旁边没人...
大不敬啊!
赵氏,英国公府的长媳,也就是那位贵人。
她抓着侍女的手边瞄朱由校那边,边说道:“公公,我知道...我没事...”
“你,你赶紧过去吧...”
“哎!”掌柜的应了一声,接着小跑着走到朱由校身边。
施了一礼,就像鹌鹑那样站着,等皇帝问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