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标嘴角的笑容更盛了,任亨泰也是个人才,相较于解缙的青涩,任亨泰无疑更加成熟稳重,即便是有求变之心,也不会贸然轻举妄动,而是会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更不会轻易心急,这种人用着才能放心。
也不容易出事。
其他人倒也不是没有优点。
只是相较于解缙跟任亨泰没有那么出彩。
他其实不太喜欢太过激进。
太过激进很容易控制不住,作为掌权者,这种不受控的事,是要极力避免的,而解缙跟任亨泰的观点,都是正合他意,也都切实的让朱标认为是可用的。
其他士人见状,陆续说出了自己的看法跟见解。
甚至不乏有激进、另辟蹊径的。
即便是朱标,听完,也是感觉耳目一新。
在场的都是饱读之士,都是地方的名士,才识很高,又一直在地方生活,很多观点都很朴实跟切实,跟朝堂很多官员的想法是有明显不同的,也让朱标对地方的实际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场见面朱标很满意。
任亨泰等士人同样很满意。
因为朱标给他们的观感很好,基本不对他们的想法做限制,也不轻易否定,还会认真的给与回应,而且的确很务实,也很注重民生,这让众人都心有激动,认为天下出了个圣太子,大明将会再出明君。
在一番热闹的谈论下,东宫偏殿渐渐安静下来。
任亨泰等士人已陆续离开。
朱标坐在书房,手中翻阅着,文吏记下的会面笔记,看着上面地方士人提出的观点,朱标满意的点了点头,道:“果然如夏之白说的一样,天下不是缺少有用的实在办法,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
“若是真给了机会,自会有人往上爬。”
“孤只是简单的提了一下‘求变’,这些人沿着这个方向,却是提出了不下十种切实可行的办法,相反大明的臣子,在面对这些情况时,却显得束手束脚,拘谨得多了。”
“不敢言,不能言,怕说错!”
朱标摇头。
他将手中笔记放下。
他已渐渐明悟到了‘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好处了,相较于朝堂那些追求‘和光同尘’的官员,这些新冒头的士人,无疑更有冲劲跟活力,而且更容易控制,稍微笼络,便是满怀感激,比朝臣要好太多了。
朱标吩咐,把这份笔记送到陛下那。
让陛下过目。
等把一切事吩咐完,朱标按着太阳穴,似想到了一些事,轻声道:“夏之白啊夏之白,你这是在将孤一步步引向你设下的圈套吗?不过孤还真的有些拒绝不了。”
他能感觉到。
自己其实又掉入到了夏之白的想法。
因为自己冒出的这些想法,无一例外,都是之前夏之白提到过的。
只不过当时他很警惕,也没有太多想法,但如今真的开始尝试,却一下醒悟过来,只是这种如臂使指的感觉,相比朝堂大臣的不趁手,的确好太多了。
朱标并没有太过沉迷。
他很清楚,有的事是不能急的,也不能过于强求。
他很担心,自己的野心一步步上去,会不会触怒到父皇,他内心对父皇还是恐惧跟畏惧的,也实打实不想引起父皇的不满跟猜忌,因而他一直坚定一个做法,便是无论自己做什么,都要如实禀告给父皇。
今后还要更加坚定的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