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海鹰好奇道:“布朗先生,您刚才说对上海有特殊的感情,是因为您的父亲吗?”
说起父亲,布朗先生的神色柔和了下来。布朗先生向赵海鹰讲述了一个故事,原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有600万犹太人惨遭纳粹屠杀。全世界都对犹太人关上了大门,只有上海敞开了大门,庇护了两万多犹太人,布朗先生的父亲就是其中之一。他的父亲当时躲避在上海一个资本家安排的屋子里,一躲就是六年。布朗先后六次来到上海,就是希望找到当年救过父亲的那位恩人。可惜,每次都一无所获。
“我父亲现在年迈了,我真的希望他在有生之年能完成他的心愿。”说起父亲的心愿,布朗先生显得有些难过。
赵海鹰没想到布朗先生居然和上海有这么深的渊源,他作为上海本地人,找人这样的事情应该比布朗先生方便很多:“您有什么线索比如照片,那个房子的地址,或者那位资本家的名字什么的,都可以提供给我,我想我能帮忙的。”
布朗先生一听赵海鹰这么说,立刻兴奋起来。那间房子的旧址他曾经去过,不过早就变成高楼了。他告诉赵海鹰,父亲当年因为避难,那个资本家给过他一件工人的衣服,这件衣服一直被布朗珍藏着。
赵海鹰跟着布朗先生回到了他入住的酒店。布朗从一个铁皮小盒子里小心翼翼地拿出一块布片,布片上的图案已经褪色了。
布朗解释,由于时间太长,之前的那件衣服已经损坏了,他从衣服上剪下唯一一处带有标志的地方,标志在衣袖上。他记得父亲说过,当年有两个工人来给他送过饭,都穿着同样的工人服,他相信,这个标志和那个资本家的工厂一定有关系,这也是他能提供的唯一线索。
赵海鹰看着眼前这小小的布片,知道这是旧上海某个工厂的工作服上剪下来的。不过他认真地看了半天,却没有一点头绪。毕竟想在上海找一个几十年前的人,无疑是大海捞针。他问道:“布朗先生,您这次准备住多长时间?”
“十天左右。”
十天的时间,确实难度非常大。他犹豫了一下,不想让布朗先生失望而归,最后答应道:“好,布朗先生,这个布片我先借走。”
布朗知道十天的时间希望太渺茫了,但是不管结果如何,他都十分感激赵海鹰:“我代表我的父亲、我的家人感谢你。”
2
告别布朗先生之后,赵海鹰来到医院看望陈建华。
陈建华躺在手术台上,吸着氧气,昏迷着。几天前,陈建华因为脑瘤恶化住进了医院,现在正在进行手术。
当赵海鹰匆忙地赶到医院的时候,陈建华的手术已经进行了六个多小时了,袁敏也在。陈梦蕾坐在病房里,一会儿站起来,一会儿又坐下,显得焦躁不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