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了勤政殿,杨国忠嬉笑之色尽去,脸上渐渐变得严肃起来,他在执事太监的引导下迅速来到李隆基的御书房前。
这几日,李隆基在御书房的时间渐渐增多,虽然处理国家大事的热情没有了,但如何保住他的皇位,他却一步也没有松懈,正如李林甫和李清所猜测的一样,李隆基终于决定东宫易主,这是他从天宝三年就开始谋划之事,一直等到了今天,这是一场远距离的布局,从铲除李亨的左膀右臂开始,罢李适之、杀皇甫惟明、调章仇兼琼和夫蒙灵察、贬韦坚,瓦解太党,剥夺东宫之权,一步一步,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但李亨还有个最大的依凭不倒,使得李隆基迟迟不敢动他,那便是手握二十几万重兵的王忠嗣,他事先布置的两个节度副使王难得和董延光却不能服众,最终无法架空王忠嗣,使得李隆基不得不物色新的替代者,在前年,也就是天宝年,唐蕃间再次爆发了争夺石堡城的战役,王忠嗣手下胡人悍将哥舒翰在这场战争表现得极为出彩,保住了石堡城,他也由此进了李隆基的视线,李隆基毫不犹豫罢免陇右节度副使董延光之职,任命哥舒翰为陇右节度副使兼河州都督。
在这次王忠嗣进京述职,自然就是由哥舒翰暂行节度使事,这正是李隆基所等待的机会。
三年的岁月十分短暂,但给李隆基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这三年间,他老态毕露,须头白了大半,脸上的面皮松弛,手臂和脖上都出现了老人斑。
此刻,大唐天李隆基正斜躺在龙榻看一份绝密报告,报告的内容正是几方角逐的金丸事件,他的人虽然没有参与之事,但李隆基的情
较当事者清楚,他仿佛一个居高临下之人,看到的是质和整体,报告的内容十分详细,仅仅只缺了第一天晚上金丸争夺的一段,其他如李亨写密信给王忠嗣,李林甫、庆王、李清三方的争夺,到最后荔非守瑜得到密信,一直到二个时辰前,李清将密信还给了广平王,报告都记录得详详细细。
“啪!”李隆基将报告随手扔到桌上,回头对高力士冷冷道:“这个李清,难道又要来坏朕的大事吗?”
高力士小心翼翼上前一步,低声道:“或许李侍郎没有看出陛下的心思,是出于保太的考虑。”
高力士的心里十分矛盾,这份报告就是他刚刚整理出来,虽然他一直支持李亨,但看目前的形势他也明白大势已去,他并没有因此隐瞒或删去部分内容,而是如实地向李隆基汇报,太倒了对他是有损失,可若失去皇上的信任,那就得不偿失了。
李隆基的鼻轻轻哼了一声,“他没有看出?大将军当真是这样认为的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