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盼和赵丰收在村子里落户,虽然把粮食关系转过来了,但是之前的工分积攒应该兑换的粮食却没有转过来,这还需要好几道繁琐的手续,而且也不一定能办成。
钟爱民和许如意商量了一下,为了给这对姐弟俩减少一些麻烦,主要是不让那些不着边的亲戚再巴过来,所以干脆就自掏腰包来解决了。
钟爱民给了村子里二十斤粮票,请他们帮忙给换成粗粮,这也够姐弟俩吃一阵子了。
再加上许如意带过来的粗粮,这姐弟俩一直到过年,应该没问题。
许如意怕他们姐弟俩受委屈,还特意跑了一趟二狗家,让二狗带着他的小伙伴们多照顾着些。
进入十一月,许老憨和许刘氏就寻思着回村子里住,他们睡不惯这里的床,还是觉得炕舒服。
许如意也没硬拦着,毕竟老人年纪大了,还得是看他们自己的意愿,怎么舒服怎么来。
而且家里头有那个收音机,放电池的那种,许如意一次性给弄了好几节,就怕爷爷奶奶在村子里舍不得用。
除此之外,许如意还给带回去几瓶酒,这样猫冬的时候,几位长辈们可以凑在一起热闹热闹,老爷子也就不觉得闷了。
村子里啥都好,就是没有电。
许如意给他们置办了一个手电筒,最起码晚上有个啥要紧的事,能拿来用一下。
至于煤油灯,许如意不太乐意让他们用,送奶奶回去的时候,一次性拿出来两包蜡烛,还带了一包的火柴。
火柴在他们这里都叫洋火,一包里面有十盒,可是能让他们用上一小年了。
一包蜡烛里是九根,两包就是十八根,许如意怕他们舍不得用,还特意说这是顾九东他们单位给的补贴,年节时发的更多,而且这东西冬天还能放一放,到了夏天就容易化,家里不缺这个,能用就多用。
其实就算是县里通电了,也是时常停电的。
所以许刘氏跟着在县里住了几个月,其实也用惯了蜡烛,这东西比煤油灯可亮瞠多了。
而且也不需要总是惦记着往里头添油,往烛台上那么一插,方便又省事。
乡下人节省,他们基本上就是天擦黑前就得把晚饭吃了,大部分的人家是不吃晚饭的,地里没活了,就在炕上躺着,这样省粮食。
所以老两口一个星期也用不完一根蜡烛。
许如意也能理解,毕竟是节俭了一辈子的人,你突然让他大手大脚起来,他也不适应,而且还得心疼。
她孝顺爷奶,是为了让爷奶过好日子,更是为了让他们心情舒畅,如果因此而让他们二老总是心疼憋屈的,那反而不美。
十一月中旬,许如意骑车子回来一趟,给赵盼姐弟俩带了两床旧的被褥,还带了一条半旧的围巾。
这姐弟身份敏感一些,上面又没有正经长辈护着,所以许如意也不敢给他们好东西,只能是跟同事换一些旧的物资出来,这样对他们也算是一种变相的保护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