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阁”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114 东出潼关

桓熙坐在颠簸的马车里,双手还在不住地把玩着韩嫣身上的柔软之处,但思绪早已飞远。

随着他在北方攻城略地,占据关陇为基业,桓家的势力今非昔比。

但也正因如此,建康朝廷越发能够感受到桓氏所带来的威胁,他们也会竭尽所能的给桓家拖后腿。

最关键的问题是,由于司马氏对士族的妥协,也为他们赢得了江南士族的支持。

除了桓氏的亲信将佐,没有士人愿意见到改朝换代。

这也是为何在原时空中,桓温晚年,分明已经陆续控制了江州、徐州、豫州,同时兼任扬州牧,将朝廷置于自己的掌中,却还是有许多士人站出来对抗桓温,硬生生将他拖死。

收回思绪,桓熙这才发现,在自己的揉捏之下,韩嫣早已动情。

一时间,车厢摇晃得更厉害了。

长安距离潼关三百余里,两万步骑沿着官道行军,两侧粟穗金黄,不时有在地里忙碌的农夫停下手上的活,看向这一支东出的军队。

“又要打仗了。”

一名老农感慨道。

旁边之人正是他的儿子,其子笑道:

“打就打吧,反正对我们也没影响。”

桓熙此战并没有大量征召民夫,毕竟现在正是秋收,关系到一年的收成,除了本就不事生产的战兵,谁也不愿意在这个时候抽身。

实际上,桓熙此行,只带了五天的粮食,长安距离潼关三百里,五天时间足够他抵达。

而潼关城内,早已暗中囤积二万步骑十五日所需。

桓熙由潼关东出,只会携带十五天的粮食,一来是秋税还没有来得及入库,财政确实不富裕。

其次,也是最主要的,桓熙将会采用就食于敌的策略。

这一次出兵,不可能像他当初北伐关中一样,对待百姓温情脉脉。

班固在《汉书·元帝纪》中就曾指出:安土重迁,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

桓熙并没有太多时间逐一说服民众迁入关中,所能采取的办法,只有强制将他们迁走。

至于百姓因此生出怨言,倒也无妨,等回到了关中,为他们分配好田亩、屋宅,让这些被强迁来的民众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自然会对自己感恩戴德。

此番东出,不得已要抢收他们的粮食,桓熙自然也会在将他们迁往关中后,养到明年秋收。

潼关守将杜郁早早得到信使通报行程,站在西面城楼上眺望,远远地,见禁沟方向灰尘四起,他知道,必然是大军已至。

杜郁快步走下城楼,出城相迎。

作为关中士族之一的京兆杜氏,如今完全依附于桓熙。

在他们彼此适应的磨合之中,也曾有过不愉快,比如王猛曾经整顿吏治,敲打士族。

但这是王猛与士人之间的冲突,明明知道幕后主使是桓熙,但在桓熙一手大棒,一手胡萝卜的手段之下,也不敢有所怨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4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免费阅读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小说阁”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