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图书馆读书是好事,但图书馆里的书也分适合大人看的,适合小孩看的。老沈同志就觉得,小孩应该多看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优美散文,不应该过早地接触成年人的风花雪月。
“看了三毛的书,《撒哈拉的故事》,还有今天在看她另一本,《万水千山走遍》。”沈初瑶不知道呀,她看见爸爸皱眉头,很机智地先把杨瑾给拎出去。
结果,她自己踩进了坑里。
“看这种书干什么?”沈毅泉的表情更加凝重了。
老沈同志当然知道三毛,三毛在内地掀起的几次浪潮,正好贯穿了他的青春年华!
最早是八十年代初,沈毅泉还在读书,《撒哈拉的故事》在学生群体之间开始兴起,那时候的年轻人对她描写中的异域国度、文化都很感兴趣。后面还有三毛首次返回大陆探亲,以及三毛自杀事件引起的轰动和讨论......
九十年代后期,沈毅泉已经不再年轻,而内地关于三毛的热度也已经渐渐降温,没有再像以前一样,受到广泛的追捧和讨论。
正是因为扎根基层工作,知道人间的冷暖苦痛,沈毅泉才不会盲目地去颂赞三毛的浪漫、洒脱和向往自由。
听到刚才女儿表达的对外国花花世界的向往,以及她现在说的对三毛作品的喜爱,沈毅泉就觉得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
“三毛的书,不适合现在年纪的你来看。她笔下所描写的情感伤痛,外国的人文风俗,都只是她自我感动的臆想,缺少客观的辨别和判断。你这个年纪应该多读一读汪曾祺先生的散文,学习他优美的文笔,学习如何观察生活,观察我们的国家!”
沈毅泉严肃地批评,根本没关注女儿是什么样的反应。
......
男人似乎都这么粗糙。杨汉东今天下班得比较晚,七点多才回到家。他还有些心事重重的感觉,压根没留意今晚的饭菜口味跟平时有什么区别。甚至聂兰秀给他盛过来热好的乌鸡汤,他都是一口干了,连品味一下的想法都没有。
“这菜都是你儿子做的。”聂兰秀看他无动于衷,才出声提醒。
“哦,你教他炒菜了?”杨汉东有反应了,不过不多,还在思考别的事情的状态上。
“我教他炒菜?你儿子自己去买的菜、买的鸡,自己炖的鸡汤,我回来的时候,他都差不多做完了全部的菜!”
“啊?我说怎么今天有鸡吃。小瑾哪来的钱去买乌鸡?”杨汉东终于回过神,但他关注的重点跟媳妇的完全不一样。
“他说是晓亮给的,他们老板中奖了。对,听说晓亮有事要找你。”
“你不说我还忘了。我刚刚在大院门口就见到晓亮啊,他替他老板问一些事情,对了,他还拎了一瓶酒过来,我没要。这孩子怎么这么客气,问几句话而已,又是塞钱,又是送礼。”杨汉东把两件事直接混在了一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