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他不相信的时候,还能举例子出来给他的理论提供支持!“贾总,您看啊,比如说让咱俩对打,旁边摆着摄影机来拍摄,这拍出来的肯定不好看啊。咱俩不是专业人士,这打拳踢腿的速度都不够快,力量感不够。不好看是正常的,对吧?导演剪辑什么的。最多就是能用昏天暗地以及晃来晃去的镜头给观众一种打斗很激烈的感觉,只能是弥补啊,所以我觉得演员才是最重要的。”诺兰说的这么一个话,那基本上是好莱坞甚至整个西方电影圈共同的认知。对于通过摇晃镜头来表现“激烈”,这是全世界都通用的规则,比如说一个女孩儿被坏人或者恶鬼追逐的场景。如果就是用一个轨道车推着摄影机四平八稳的跟在女孩儿身后拍摄,看着女孩儿一个劲的在非常平稳的画面中奔跑……这一点都不紧张好么!特别是女孩儿展现给摄影机的就是后脑勺的时候,脸表情都没办法做!
而相对的,在这么一个追逐战的时候,故意让摄影师拿着肩扛摄影机跟在女孩儿身后跑。这样一来镜头一顿乱晃,到时候给观众看了,观众下意识的就能觉得非常紧张啊!这就是镜头拍摄方式不同带给观众不同的感受,这么一个技术是全世界电影人都知道的,但是贾鸿渐其实并不认同这么一个理念——“非也非也,怎么说呢,其实我觉得现代观众其实很精明,因为观众涉猎的电影不比导演涉猎的少……”说道了这里,贾鸿渐明显的发现了诺兰不同意的神情,他摆了摆手,让诺兰先闭嘴不要问,他直接回答就是。
“我知道你的意思,作为导演要看很多很多电影。但是你不得不承认的是,导演更多的看电影是静看,一部电影看个几十遍都有,经常是第一遍看情节,第二遍就是看同样一个桥段人家拍的手法跟自己有什么不同,第三遍就是看人家镜头剪辑和镜头组成的不同什么的……这看的都是细节的东西,而观众虽然懂的没有这么多,但是他们浅浅的涉猎的多了以后,其实大脑深处潜意识也知道了一点电影的规律,只不过没有知识进行指导……就像是一个人没有系统的学过开车,也没去过驾校,就是自己在没人的地方拿着一辆破车吓折腾,他也没看过任何跟开车有关的电影什么的。
然后他慢慢的摸索出来了一套规律的时候,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些规律实际上形成文字是怎么样的,但是这些规律跟驾校教的可能差的并不多……按照我们中国的哲学说法,这就是从实践中出理论,理论反过来可以指导实践。我们中国很多老农民以前没文化的时候就凭借着经验种地,然后当国家派遣的技术员下乡指导他们,告诉他们了科学原理之后,他们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才知道他们的经验原来背后有科学原理!”说道了这里,贾鸿渐顿了顿,结束了这么一个话题,而转回了之前主要的话题,“我说这么一句话的原因呢就在于,导演想要掩饰演员不会打的这么一个做法。可能观众不知道背后的原理,但是他们看多了电影之后感觉的出来不对劲!这也就是所谓的没有打击感!同样,你并没有学过打斗场景怎么拍,但是你看过很多打斗电影,然后自己剪辑出来的东西你看了总觉得不对,这就是一种潜意识里面摸索出来的规律!也许你不知道规律是怎么样的,但是只要跟规律不符合,你就觉得不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