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轮渐渐的进入了港口,在码头之上已经能够看到欢迎的人群了,巴玉藻率先从货轮上下来,王助等人也都紧紧跟随在身后,经过漫长的航行,轮船上的年轻学生都十分疲惫,尤其是为了运输跟多的机器,他们只能和船员挤在狭小的空间之内,忍受着各种各样的味道,如果不是胸中一腔热血支撑着,恐怕谁也不愿意如此遭罪。
“蕴华,一别两年,咱们又见面了!”
张廷兰笑着向巴玉藻打招呼,巴玉藻也注意到了张廷兰,经过了两年的时间,张廷兰似乎变得更加成熟,温文尔雅之中透着一股子英武之气,而且还有一种杀伐果决的派头,显然这种上位者的气度也是在两年之中历练出来了的。
“拙言先生,我们在美国的学习的时候,每天都尽量寻找国家的消息,听说您收复了中东路,你知道我们又多么高兴么,整整两天,都激动的睡不着觉,恨不能马上回国,和奉军的战士一同作战,为国杀敌。”
“不用着急啊,中东路只是一个开胃菜,你们很快就会有用武之地了。”张廷兰笑道:“还是帮我介绍一下其他人吧,让我看看你都带回了多少人才。”
巴玉藻笑着拉过了两个年轻人,都是二三十岁左右,一个白净斯文,另一个则是精气神十足,十分的干练。
“这两位都是我的同学,一同在麻省理工的航空专业毕业,小白脸子叫王助,另一个皮猴子叫王孝丰。同期毕业的人里面只有十几个,而中国人占了三个,事实证明中国人的学习能力一点不比西方人差!。”
张廷兰也深有同感,中国人的学习能力在后世也是得到公认的,中国不缺少天才,只欠缺让天才尽情发挥的舞台。对于王孝丰张廷兰或许还不熟悉,但是对王助却是极为清楚,这位大名鼎鼎的波音之父,绝对堪称早期飞机制造领域的顶级权威。
不过同这个时代大多数中国专家一样,他们的才能并没有得到发挥,王助回国之后,一直为了能制造中国自己的飞机而奋斗,也试图组建自己的飞机工厂,不过他制造的第一架飞机在试飞的时候,不幸坠毁。
其实在航空领域里面是十分正常的,早期的飞机发展就是靠着人命堆出来的,不过由于民国政府的不理解,不重视,王助在随后的时间里面,得不到任何实质性的支持,梦想一直停留在梦的阶段。
一直到了抗战期间,中国飞行员只能驾驶外国的飞机,同日寇拼杀,很快空军就成了真正的“空军”,而此时的王助只能负责维修飞机。拥有最顶尖的航空人才,但是中国却没有自己的飞机,这不能不说是民国的悲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