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哀嚎声不绝于耳。
而当侥幸逃出这片火海地人,却悲哀的发现,等待他们的同样是一条死路。
在夜晚都能泛起寒光的长矛大刀,和数不清的满弦弓箭。
在这个时候。 没有那个人还会有再战的勇气了!
随着那第一个被抛弃地兵器落了地,这侥幸逃出的三千多人选择了投降。
这一切,都看在了站在马和身后的诸位将军的眼中,而且在这个时候,发生在另外一座营寨的战斗也印证了马和对于整个战局的预测。
而这一切,当两个时辰之前,马和将他们聚在一起并且告知的时候,他们的心里却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质疑!
原来,马和之所以没有选择立刻进攻。 那就是因为他在到达河南战场之前就坐了很充分的准备。 在他得知原耿炳文帐下有一支小规模的不到两万地骑兵,在先前地战斗中并没有被打垮。 只是被重创,然后迅速的和朱棣军脱离了接触之后,他就一直在算计这支可能影响大局地残军。
所以,他一方面派遣了大量的斥候在百里范围之内密查,另一方面却将这个消息故意的压了下来,这也让整个队伍的气相显得更加的真实。
而当斥候向他报告,这支骑军在距离主营三十里处的一座小丘陵处停顿的时候,也就判断到了今晚的这场战事。
所以,在通知了这些将军之后,连忙吩咐人手在主营“布置”了起来。
同时,马和还判断,土城处的敌人,在发现这边的战斗的时候,很可能会偷袭前寨,也是着人做了稳妥的处理。
至此,整个战局最后的变数,也被马和用一个月的等待时间给除去了。
也深知官场规则的马和,毫不吝啬的将最后的破城之功让了出去,他则统帅后军,稳住阵脚。
而这一切,李帆和风行烈他们这一支充满“实习”意味的骑兵也是参与了其中。
马和也似乎是受到了朱棣的特意交代,但凡李帆、风行烈他们的这支队伍出现了伤亡,就会立刻得到补充,而是兵源质量也不用担心。
而现在战事已经到了收官之战,当李帆和风行烈他们赶到战场的时候,大规模的交手情况已经不多了,只有最后一个土坡还在做最后的坚持。
随着城墙的失守,守军的最后一丝勇气也消失了,大批大批放下武器投降的士卒成为了这座土城里地一个现象。
而这还在抵抗的地方,自然就是对方主将的所在。
活捉敌军主将。而且还是像李景隆这样的身份,这是军功中最大的一种,仅次于开疆拓土之功,所以围攻的军士受到了自家将军的吩咐,没有用重型器械,否则这几百人根本也坚持不到这个时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