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他在来熏阁摆的旧书堆里,无意中发现了一套十二金钱镖民国话本,那是如遇至宝啊。
对这种压根没听过的故事,他怎么也要大饱眼福。
于是尽管十二块的价钱让他肉疼,他也捏着鼻子付了。
心说就当挨了十二镖了。
总之,结果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这一不留神居然还让天坛挣了他们一道。
他们各自心怀复杂的滋味,不觉互相看着各自手里的东西,摇头苦笑。
至于司机,虽然对这些高雅的玩意不敢兴趣,看也看不懂,纯粹是勉强陪着领导转悠的。
可也一样感到开了眼界了。
而且他也同样没逃过自掏腰包,给天坛公园贡献利润的命运。
因为对于通俗性的娱乐,厂甸也有几样东西非常出名,不但都被天坛照搬来了,非常的吸引人。
而且天坛公园还有自己的创新之物,更让人难以拒绝。
说到厂甸出名之物,除了哈把风筝,就是糖葫芦和风车了。
这两样东西虽然是任何一个新春庙会都会有的,可厂甸的特色是以大闻名。
糖葫芦有一丈长的,有道是,“三尺动摇风欲折,葫芦一串蘸冰糖”
还有三四尺长,用山里红而非山楂,抹了糖饴,穿成一大串的。
但无论哪一种都是不能吃的。
试想一下,这些东西立在风沙里吹了半天,沾满泥沙如何入口啊?
买他的人,无非是兜里闲钱多,只为了好玩,图个看着喜兴罢了。
风车也是同理,厂甸的风车是别的地方看不见的,是地道的风土工艺品,都是京郊农民利用冬季农闲做的。
他们用高粱杆扎成“日”、“田”、“品”字型架子,用高粱篾片圈成直径三四寸的圈儿,中间做一小轴,东昌纸条染成红绿色彩,把圈和轴粘成一个彩色风轮。
用胶泥做成铜钱大小的小鼓框,用两层麻纸裱在一起做鼓皮,制成小鼓。
然后把风轮、小鼓装在架子上,风轮小轴后面用麻绳绞一小棍,风轮一动,小棍变击鼓作声。如果风轮在风中不停旋转,则小鼓便不断咚咚作响。
“品”字型架子上,可装十个风轮,便有十面小鼓。
随风吹动,则一片咚咚鼓声了。
买风车和糖葫芦的,就守在进入祈年殿的院门两侧。
当地坛三人走近这里时,耳听得便是一片闹人的风车声。
古人说一池蛙唱可代半面鼓吹,而这门口的风车声,真不下十面鼓吹了。
于是许多的人,无论中外,都被吸引在这门口处。
然而价格却又让人望而却步。
因为这里的风车就没有小的,最便宜的是“日”字形的,还要三块呢。
以此类推,“田”字的六块,“品”字的十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