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七百八十七章 拔份儿

这样一来不但卫生问题迎刃而解顾客再不会因此产生抵触心理反而还让人有了参与其中的体验式快乐。

要知道在宗师傅的指挥下,能尽量保持吹气力道均匀的顾客,吹出来的造型才是最漂亮的。

这种竞赛式的成就感就更让这个项目显得有趣许多。

所以不但京城人都愿意买糖人儿了,甚至就连老外也成了兴奋的簇拥者。

一块一个的价钱,要说平日里都够买俩糖人了。

可在这儿,大家反倒都觉着值。

几乎人手一个猴拉稀或者是一头小糖牛。

这怪不怪?

说完了糖人儿,还得再说说面塑。

这门手艺,京城老百姓都称之为捏面人的。

要把江米磨成面,再把面和水揉软,用颜料调成五颜六色。

再通过艺人的巧手,捏成各种古装戏曲中的人物角色。

由于材料的可塑性强,捏塑工具多,制作时间也相对充裕。

面人成品后,要论精巧美观,是远超糖人和糖画的。

京城最有名的面人艺人共有两个流派,分别是“面人郎”和“面人汤”。

“面人郎”是海淀的,一直技不外传,走的都是民间艺术的路子。

“面人汤”是通州的,第二代传人汤子博却趟出了一条新路人家在1956年被工艺美院接纳,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

从此这位老爷子不但开枝散叶,广收门徒。

也可以不虞生活之忧,安心创作,变成了潜心研究面塑艺术的学院派。

宁卫民请来在西配殿坐镇的这位面塑艺人姓董,而且还是位女性,她就是“汤子博工作室”当年面向全国招聘,首批选中的唯一学生。

因为喜欢面塑,她在这方面下过不少苦功,得了“面人汤”技法的真传,毕业后还留校当了教面塑的老师。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受过系统的美术训练,她兼具西方雕塑的塑形能力、东方古国的审美情趣,以及面人汤的独门技巧。

所以捏出的面人,已经不是哄孩子玩的东西了,而是成了真正的艺术品。

不仅形象新颖,神态、体态逼真,还脱离了木棍儿,可立在木板之上欣赏。说白了,那就不是面人儿,简直成了“面神”。

要是搁过去,大家都拜神求佛的老年间,这些东西满够格供起来受香火的。

所以今天她现场随手捏出的孙悟空、牛魔王、铁扇公主、红孩儿、吕布、貂蝉、达摩、嫦娥、来说。

别看都是行活,不是什么经过认真琢磨的作品。

可人物一个个栩栩如生,生气勃勃,装束考究,形神兼备,足能支撑十元一个的高价。

尤其雷欧、阿童木、龙子太郎、花仙子、匹诺曹、米老鼠、唐老鸭,这样的外国卡通人物。

别看对于吹糖人的宗师傅很有难度,对捏面人儿的董老师而言,却反而是最容易的,因为那都是简化过的造型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