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说迷”微信小程序追更新速度快!
永久免费无需下载,还能切换源站追更
进入微信小程序
第64章六百里加急公文

可以这么说,所谓的新式马车,等于是把木质车轮换成了自行车所使用的橡胶轮胎的升级版马车。

速度更快,稳定性更高!

身为滇池令,郑成必须再对陈家乡进行了一番详细全面的实地考察!

考察的结果令他非常震惊,他认为很有必要把陈家乡的合作社推广章程普及到全县!

郑成先是找到了益州郡郡守黄承彦。

黄承彦的妻子来自于荆州蔡家,算是刘曜的连襟,也是刘曜留在大本营的心腹之一。

他对于合作社的推广也一直非常关注,对于陈家乡的良好进展也有所耳闻,两个月前他特地去过陈家乡。

如今又过了两个月,没想到陈家乡的进展出乎意料的好。

黄承彦听了郑成的报告后,甚是重视,他觉得在全县普及陈家乡推广章程之前,必须先上报给楚王刘曜。

滇池县乃是刘曜起家的地方,不容有失,若未经刘曜允许,万一出了纰漏,就不是谁为此担责任的事,而是有可能会动摇刘曜大本营的根基!

事关重大,黄承彦写了一封信附在陈鹤的报告后面,作为六百里加急公文,派信使连夜动身北上!

为了方便区分公文的轻重缓急,刘曜早年对其进行了定义,分为马上飞递、四百里加急、六百里加急,军国大事用八百里加急。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组织传递信息的国家之一,邮驿历史长达三千多年。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所设置的“十里一亭”,是乡以下以维持治安为主体的行政架构,用于实现国家的行政管理和治安职能,而在交通干线上的“亭”又兼有公文通信功能,被时人称为“邮亭”。

这种“邮亭”就是秦代以步行递送的通信机构。

汉初“改邮为置”,即改人力步行递送为骑马快递,并规定“三十里一驿”,传递区间由春秋时五十里扩大为三百里。

为了扩大功能,满足国家管理的需要,汉代还逐步将单一置骑传送公文军情的“驿”,改造成为兼有迎送过往官员和专使职能的机构。

刘曜参考后世明清时期的驿站系统,把治下的驿站分为驿、站、铺三部分。

驿是地方政府接待宾客和安排朝廷物资的运输组织。

站是传递重要文书和军事情报的组织,为军事系统所专用。

铺由地方郡县政府领导,负责公文、信函的传递,凡郡县往来公文,都由递铺传送。

刘曜规定需要传递的公文上注明“马上飞递”的字样,就必须按规定以每天三百里的速度传递。

如果遇到紧急情况,可注明四百里加急即以每天四百里的速度传递,六百里、八百里也是如此。

传递紧急文件时,每个驿站都用快马,虽不是千里马,但每匹马都拼命跑,也可以一日千里。

按照当时的条件,能日驰六百里就算是相当快了。

人与马的体能是有极限的,一旦突破了这个极限,人与马都会死。

一般情况下,不到万不得已,比如边关告急、大规模聚众造反,不会启用八百里加急送信。

但如遇紧急情况,启用“八百里加急”,基本上是跑死马的结果。

甚至送信人体质若是差一些的话,往往在把消息送到目的地后,很可能会因为劳累过度而亡。

刘曜穿越就是过劳死,他鉴于此点,所用的是既换人又换马的方式。

单靠一匹马难以跑到目的地,必须要到下一个驿站换人换马,连续传递下去。

这样才能确保送信人和马不会过劳死,毕竟一个优秀的信使和马匹都是需要花时间培养的。

即便如此,当刘曜收到黄承彦的报告时,已是十天之后!

PS:求票!求票!求票!

👉丨点击进入微信小程序免费阅读全文丨👈

→如无内容,点击此处重加载内容←
多次加载无内容,请点页面中间弹出菜单换源阅读!



换源
目录
设置
夜间
日间
报错
章节目录
换源阅读
章节报错

点击弹出菜单

提示
微信小程序可换源免费阅读,点击跳转微信小程序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