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战之后,南中局势迅速改观,各势力心存畏惧,纷纷投降。
诸葛亮乃兵进河阳郡,建立了宁国朝廷。
曹昂本来封次子曹诚为益王,可益国辖五郡,地盘确实太大,他又分出西面的河阳、云南二郡,建立了宁国,封八子曹谊为宁王。
只是这个宁国空有个名头,若无诸葛亮平叛,只怕不存在。
收复河阳、云南二郡后,诸葛亮又迅速向北,攻打越雋郡。
南中叛乱势力,以越雋叟族蛮王高定实力最强,有兵万人。
诸葛亮知道高定经营越雋多年,不宜与对方打持久战,于是集中精锐,绕过防线,直袭越雋腹地,一战斩杀高定。
几个叛军大首领或死或逃,南中终于趋向于安定。
这个时候,诸葛亮终于有精力将各家绑上他的战车。
南中地区资源丰富,单是铜一项,冠绝天下,而且南中又是曹昂划定的面向西南的贸易前线。既然如此,大家一起做生意赚钱,何必起事作乱,误了性命。
当然有的地方没有资源,但至少有人。
中原缺可供消耗的奴隶,奴隶贸易自然在南中飞起。
当然,汉家的屯田,教化,养民,农耕等手段,亦是在南中地区铺开。随着数十万汉家移民进入,对南中的控制肉眼可见的加深起来。
诸葛亮在南中待了八年,期间又兼任益国相和宁国相。
八年的时间,南中的汉民比例大幅增加,汉家官吏遍及南中,益、宁、黔、康四国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
汉家使者、商队,延伸到中南半岛,包括掸国、骠国、汉越国等十几个国家向大楚称臣纳贡,大楚的势力扩展到恒河下游。
贞观三十三年(231年),五十一岁的诸葛亮终于被召回京城,担任尚书右仆射,正式入相,半年之后,升任左侍中,又过了一年,迁左中书令,成为大楚右相。
就在这一年,司马懿也终于也返回了京城。
司马懿外放西平郡,经过诸葛亮一番劝解,反倒干劲十足。他先是配合曹真,击败了治元多、卢水、封赏等诸胡组成的联军,斩首五万余级,获生口十万,羊一百一十一万口,牛八万。
接着又与夏侯称、邓艾等人出兵至西海以西,建立了西海、河源、浇河、积石、石堡等镇,彻底将西海都护府变成现实。
司马懿历任西海都护府长史,副都护,凉州刺史,西京副留守,终于回归京城,担任右侍中。
虽然只是政事堂七相最后一位,可也确实入相了。
师兄弟二人,再次同朝为官。
不过这一次,司马懿坦然了很多,既然落后,便做好自己的事。
看着诸葛亮立下的功劳,司马懿终于相信,自己确实不如他这个师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