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
刘源跟崔建一起造访了百花录音棚,看到沈浪新专辑的曲子,老崔跟刘源一样,也生出了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的感觉。
编曲水平确实很高,写旋律的能力很强。
只是他们俩个的理念不一样。
不论是音乐理念,还是对摇滚的定义,都不一样。
不过,理念不同并没有影响到两人的交流。
老崔跟窦威不一样,他是那种比较健谈人,包容性也更强一点,哪怕理念不一样,也不会争得面红耳赤。
相较而言,老崔更圆滑一点。
是的。
谁说搞摇滚的人,就不能圆滑了,如果老崔不圆滑,当初也不会以‘亚运’为名,行推广摇滚乐之实。
最近在燕京办的那场演唱会,也是以‘奥运集资’的名义。
时间来到中午,老崔在录音棚吃了一顿工作餐,然后便跟刘源一起离开了百花。
走出录音棚后,刘源笑眯眯地看向崔建,打趣道。
“怎么样?是不是也有一种自己老了的感觉?”
“老?”
崔建笑着道:“借用沈浪专辑封面那句话,永远热血,永远年轻,再过十年,我也不会老。”
“不过,这小子确实厉害,编曲水平一绝!”
……
百花录音棚。
崔建的到来虽然引起了一点震动,但该干活,还得干活。
对于老崔的到访,沈浪的情绪削微有那么一点点复杂。
上辈子,老崔是他的偶像来着。
年纪大了之后,他对老崔的态度又变了,变得比较复杂。
华夏的摇滚盛世是老崔一手开启的,这点毋庸置疑,但老崔是那种偏好宏大叙事的人,写歌以批判居多。
批判不是一件坏事,国外的摇滚圈也有很多以批判著称的乐队。
比如英格兰性枪手乐队就曾发行大骂女王的单曲,还将女王恶搞图印在专辑封面。
不过,一个健康的生态,不该只有批判。
这也是沈浪为什么发一张偏流行,偏正能量专辑的原因,重活一次,多少给上辈子喜爱至极的音乐做点事。
一味地执着于批判,一味地执着于虚无缥缈的叛逆精神,只会让摇滚乐走入死胡同。
那依点了点头,然后凑到近前,压低嗓门道。
“那個,你跟我过来一下。”
接着,那依将沈浪拉到了二楼的小房间。
“什么事啊?”
走进屋内,沈浪发问道。
“昨天我阿爸跟我说,那首《阳光总在风雨后》报送了燕京卫视中秋晚会。”
那依握着沈浪的大手,神色间满是焦虑。
“怎么办,我好紧张。”
“这不是好事吗?”
沈浪笑着揉了揉她的脑瓜子:“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演唱难度又不高,有我这个名师在,保准不会出意外。”
当初在选曲时,沈浪就考虑到演唱难度问题,《阳光总在风雨后》的节奏没什么起伏,音域跨度也不大。
哪怕没有声乐基础的人,突击训练一段时间也能登台表演。
“可是我没有登台表演过,一上来就是燕京台这样的大场面。”
“傻瓜。”
沈浪安慰道:“这个机会别人求都求不来呢,这样,接下来一个月,每天多加一个小时的训练,专门训练这首歌。”
其实,能够直接报送燕京台中秋晚会,还挺让沈浪意外的。
在90年代,晚会无疑是最能提升歌手知名度的渠道。
没有之一!
即便不是央视,不是春晚,只是地方台的中秋晚会,那也是多少人求而不得的机会。
看来那依家里的能量比他想象中的要大一点。
事实上,沈浪想多了。
这件事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节目能够报送燕京台,那是多方因素合力的影响。
首先,那依爸爸跟女排之父,现足协一把手袁玮铭是队友,还共同执教过女排,以体委的名义报送,入选机会本来就不小。
其次,歌曲质量不俗,虽然《阳光总在风雨后》是流行歌曲,但歌词立意比较好。
再次,那依的民族也是加分项。
最后,这只是报送,不是保送,一字之差,那是天差地别,能不能最终登台,还得看后续的审核、排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