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五章
十一月初二,我和大哥搭乘水军战船抵达襄阳。
随行而来的,还有新任宗正卿的刘璋幼子刘阐,及太学博士秦宓、从事中郎费诗、尚书郎李恢、散骑常侍周群等十四位将要入朝任职的川中官员。
提拔川中官员入朝任职,正是西川正式归附庐江朝廷的重要举措。
秦宓、费诗这十四名川中官员,或是才学出众、或是名望卓著、或是出自川中大阀,在西川八郡中影响力极广。
一年之后,待川中基本恢复安宁,朝廷还会陆续选拔川中官员士人入朝任职,或是到其他州郡出任地方官吏。 同样,日后也会有其他州郡官员到西川任职。
以这种交互任职的人才交流方式,既可以选贤任能,又能够让保守排外的西川不再成为一个“独立王国”,再往长远里看,这还是防止士族门阀控制地方的有效手段。
各州各郡的士族门阀,一直都是大汉社稷的基石。 能得到他们的支持,政权就能够稳固维继;一旦失去他们的支持,纵然是天子也可能寸步难行。
这些门阀盘根错节,以操纵人事选拔任用为手段。 把持地方军政事务,压制寒族庶族,盘剥百姓,激化民间矛盾,从某种程度上说,门阀也是社稷地莫大毒瘤。
不过,纵然知道士族门阀带来的危害,也没有谁敢于真正对他们动手。 被称为窃国大佞的王莽。
实际上应是一个超出时代无数的改革家,但他那包括土地国家化、酒盐铁国家专营、冰封奴隶制等等在内的改革措施,深深地伤害了士族门阀的利益。
最终,各大士族门阀蜂拥而起,王莽身死国灭,更留下身后篡臣奸佞之名。
大哥虽然有帝室之胄的身份,实际却是成长于寒门,他对门阀的影响危害认识颇深。 也知道必须对门阀地势力加以控制削弱。
但类似于王莽那种直接强制的手段,却是不合时宜。
经诸葛亮、徐庶等人的筹谋,在人才选拔制度上,大哥以科举制作为征辟察举制的补充;在地方官员配置上,逐渐扩大官员异地为官的范围……这样的方法。
虽然不能立时收取明显效果,但日积月累下来,同样能达到所追求的目的,更关键地一点是。 不会引起士族门阀的强烈反感。
就以荆州和扬州为例,地方士族门阀表面虽风光依然,但他们对地方军政事务的实际控制力与影响力,却已经在无形中被削弱了不少。
能在荆、扬两州见效,自然也可以适用于西川和其他州郡。
将我和大哥迎入襄阳城,暂时代为主持荆州大局的徐庶立时禀报了几件要紧的事情————
第一件事是与南中有关。 自孟获身死之后,积怨颇深地南中蛮部在陆逊的设计下,陷入一场自相残杀的混战中。 而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