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了,二月广州风灾,不知道海南情形如何。。
“甚好,虽然风灾国境带来的大雨涨水。让收成缺减了一季,但总体上却要比往年好的。。。
“这又是为何。。。
“因为那些倭人啊。。
原来,自从夷州和海南引进倭人苦力后,竟然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因为他们很快就与当地罪徒流囚、新罗人、南海野人,岛生土人之类的劳工团体,展开工作竞争,他们需求少,肯卖力(不会比本土更艰难)。
在现有奖惩机制下。基本什么脏活累活辛苦活都肯抢着干。因此象鲇鱼效应一样带动了劳工中族群地竞争,在不同族类相互告密和监视的情况下。无论再怎么懒散的性格,也比不过进度落后就要饿肚子和鞭笞的威胁,再加每年奴工中总有表现最出色的头几位,都会被提拔为基层管理的监工或者工头,甚至获得配给新罗女子的奖励。很快引起这些倭人内部地竞争。
用当地的评价来说,对压迫他们的唐人足够服从,对地位比他们低的奴工则比唐人更凶狠,用他们来管理那些顽训不化的土人,几乎是事半功倍。
拐卖倭人的生意也很顺利,在当地官府的配合下,那些贱姓人踊跃相从,甚至还有不少平民混进来。只要唐船一登岸,就有整村整庄的人响应,颇有些后世“卖猪崽”的情形。
这种效应,在夷州又最为明显。
夷州与海南不同,海南有现成官府统治地基础,也有足够开化的岛夷,夷州的一切都是从无到有白手起家的,从一个避风港口临时据点,逐步向沿海大小块平原辐射开来,进而沿河而上,铺开村寨市镇的大小据点,所要面对的是当地土著的激烈抵抗和破坏,因此一直以来,实行的也是严格的多级军管体制。
除了最早开港筑城地州治外,按照来岛移民地早晚和成分,居住在沿海的主要是退伍军人和家眷组成,拥有官署祠堂寺庙等公共设施,大致与内地无异,也是最核心存在地的集镇。然后是卫星一样。围绕他们的聚居点,由早期闽地流人所开拓地众多田庄种植园,然后才是河南、淮北招募来的饥民村落,以及混居在周围的驯熟土人,而分布夹杂其中的矿山工场建筑工地中,主要则是由从那些藩国掳骗过来的便宜劳力,如新罗人、倭人、南海人。。。。。
如此类推。越往内地,管制越严,越靠近沿海,开化度越高,体系内的地位也越靠前,最外围的,就是那些浙西之乱中,从翁山县陆续送来地俘虏和大量生土人奴隶组成的开垦团。采取半放任式管理,定期用产品来交换生活所需品和生产工具,其中只有拥有一技之长的匠人夫子之类,才允许进入早期移民的外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