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旧政权中阿拉比亚人及其追随者,才是被严厉镇压和奴役的对象而这些塞里斯占领军,是通过土地为纽带,迅速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建立起一个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统治秩序。
每一个踏入这片土地的士兵,都会得到一小块土地和上面相关物业的产权,虽然他们不能直接经营自己名下的这块地产,却可以通过军队委托的商人和职业开拓团来,大规模经营这些土地,然后在军饷和战利品之外,享有其中部分的产出收益,然后随着资历和阶级的增长,所享受到的土地份额也随之不断增长。
直到他们服役期结束,真正获得管理权后,往往会继续雇佣那些来自附庸民族的移民家庭成员,作为自己的管事和工头,管理和驱役本地人为主的佃户、仆人和奴婢,进而转变成新兴中小庄园主阶层的一员。
哪怕其中某些人因为意外失去生命,那也可以通过生前指定的收益人和家族成员,以移民或是替补服役的形式,继续继承部分权利,而这些庄园也是补充兵员和物资的潜在来源。
我甚至可以预期到,通过这些田庄的存在,塞利斯人甚至可以将自己影响力的触角,深入到统治区的社会底层。
这也让我想起了作为帝国基石的**军区制度,从扩张的版图上获得更多的土地和资源,这也是那些帝国士兵舍生忘死浴血奋斗的动力和基础之一继北印度语、bo斯语、古呼罗珊语、阿拉比亚语等流行语言之后,成为新的官方语言,如果不会这种日常必要交涉语言的话,将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我毫不怀疑,就算有一天,我在霍尔木兹海峡尽头,bo斯湾的对岸,或是阿拉比亚半岛某个地区的塞利斯人的语言,也不会lu出多少惊讶的神sè沿着开拓出来的简易道路,越过海岸线上大片的沼泽和河流,我们来到了此行的终点,塞利斯人在西印度沿海,规模最大的殖民地,也是他们在阿拉伯海底一个据点,一个以上天赐予福祉命名的岛屿城市(今巴基斯坦卡拉奇附近)。
大多数塞里斯人,都居住在岛屿上的城市主体中,而周边的离岛和沙洲,则遍布着附庸民族聚居的各种大小船坞和城寨、集镇,像是mi宫一样拱卫着城市所在的大岛,而陆地上,则是一眼望不到边的种植园和道路,一直深入到天边的大山深处。
按照当地殖民地最高长官制定的方案,我们将下个月的季风中,等到国内来的大型巡游船团,跟着他们穿过阿拉比亚海,然后于是他们提供了另一种方案。
这是一种被塞利斯人名为海鸩的特sè船只,低浅的吃水和良好的抗风浪xing,让他成为塞利斯人在海外藩属和殖民领地之间快速旅行的首选,因为这种帆揽低矮的船只,可以沿着海岸线的浅海中保持足够的持续高速,甚至可以从出海口上溯到内陆的河流发源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