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余市的批发市场能形成规模,也得益于最开始的政策扶持。当然也离不开当地人民的勤劳刻苦,有货源才会有客商,客商又吸引更多的货源,良性循环。
由此可见,当地领导的眼界决定了一个地方的发展程度,感谢江平业。
逛了一圈,许清嘉对韩东青道,“我们去吃饭吧,美食城三楼有很多小吃的。”天南地北的都有,当初挑选的时候特意保持了多样性。
三楼一共有25家小吃店,店面在十平米左右,用餐区则是公用的,最大化利用座椅。
现在才十点半,没到饭点,稀稀拉拉的坐着二三十个人。
许清嘉先去了阿英嫂子的米线摊前,既然过来了,哪能不和本家嫂子打个招呼。不然就是失礼,尤其是自家条件好了之后,礼数越要做到位,不然容易落下发达忘本的名声。
“嫂子生意怎么样?”许清嘉笑容可掬的问。
“挺好的。”阿英脸上都是笑,昨儿一天挣了61块钱,赶得上她之前在罐头厂一个月的工资了,“来碗米线吧。”
许清嘉点头,“嫂子的米线这么好吃肯定要啊。”以前在村里吃过两回。
说着许清嘉又把韩东青介绍了下。
阿英笑,“那来两碗。”
许清嘉摇头,“不用,一碗就够了,我们还要买点别的尝尝。”一人一碗米线还能再吃什么,反正她是吃不下了。
于是阿英嫂子就开始做米线,料加的特别足。
韩东青掏钱。
“给啥子钱啊。”阿英嫂子说了一句,负责收钱的小姑子梅香也不肯收。
许清嘉就笑,“那我就不客气了。”转了一圈回来拿米线的时候,手上拿着两片西瓜和两瓶冷饮,“天热,嫂子和梅香解解渴。”
阿英就嗔她,“浪费这个钱干嘛。”
许清嘉就笑,“买的多有优惠。”
韩东青端起刚出锅的米线,许清嘉再要了一只空碗。他们的桌子上已经摆了好几样东西,灌汤包子,凉皮,韭菜盒子,豆腐果,还有两块西瓜,两瓶冷饮。
有韩东青在,许清嘉一点儿都不担心浪费食物。
“这个豆腐果不错,你尝尝。”许清嘉热情推荐,之前她都没吃到过这种小吃。发酵过的豆腐烤至金黄,在里面加了黄瓜和折耳根,外脆里嫩满口喷香。
韩东青夹起一块,品尝后点了点头。
许清嘉就说,“待会儿买一点带回去,给我妈他们尝尝。”
韩东青自然说好,又挑了些凉皮到她碗里,忽然抬起头,就见一位老妇人领着一个小姑娘走过来,手里还端着一碗饺子。
正在吃凉皮的许清嘉扭头一看,目光凝了凝,袁母和袁秀芳的女儿,恍惚记得叫yaya。其实她刚才买小吃的时候已经看见她们,袁秀芳也在,在卖饺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