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者,这也是自己对他太熟悉太在意了吧?那么,昨晚打电话来的人到底是谁?应该是自己认识,却不熟悉的吧。既然不熟悉,他又有什么好生气的?董小葵耸耸肩,觉得还是应该打个电话过去。不然,似乎不是很礼貌。
于是,她按着那个号码拨过去。那边一直是长音,一直没有人接。董小葵又打了三次,依旧如此。也许是太早了,人家还在休息。她决定晚些再打过去。
车队里的人也起身在收拾,用餐。等到太阳升起,雾气散去。整个车队才徐徐前行,在午餐是时分才到达考古现场。
整个考古队租借了附近山民的房子,都是土坯麦草房。土坯的墙,竹搭的梁柱,上面的麦草梳理得很平整。看起来很有一种田园风光的意味。媒体的几位城市妹子兴奋得大叫。但生活在乡下的董小葵却知道那意味是贫穷。在她的记忆里,小姨嫁的那人家就有很长一段时间住着这样房子。她曾有几次在小姨家过夏天,外面下暴雨,屋内大雨。有时,被子都没有一处干的。后来,读到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长夜沾湿何由彻”,她总觉得杜甫是为小姨一家写的。好在后来,小姨父还算勤劳,将茅屋换成几间瓦房。这就是生活,而偶尔住一住的人,称之为浪漫。
董小葵和考古队一起搭伙,是自己做饭。吃了午饭,去看现场。首先让她震撼的不是那大约两百平米的古迹,以及周围还没有正式刷出来的地带,而是旁边已经清理过的地陷。
“这土质容易地陷?很黏的土质。”董小葵蹲身看这个。旁边的人已经在看里面的不满岁月尘土的器皿等。考古队队长已经在询问先前来的队友这里的情况。董小葵自然不肯放过,于是没继续思考地陷问题,而是去旁听考古队所得。
原来这也不是墓葬,而应该是一个部落生活的地方。先前来的考古队队员说,经过初步的分析,这一块遗迹或许能延伸到那边山下,是不是继续往里延伸,就不清楚了。这地方是个庞大的遗址。从现有的生活遗迹来看,还不属于少数民族部族。因为据文献记载以及一些典籍研究,当时蜀中的少数民族部落没有这样发达的生活方式。
“那么说,可能是避祸蜀中的秦朝民众。”有人提出来。
“避祸蜀中,据说有秦朝有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奉秦始皇命令征战关中,可是神秘失踪。后来,有传言,他们入蜀。算作是自夏商时期过后,第二支入蜀的军队。不知可能是这的遗迹么?”董小葵提问。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