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想,还是将后面的内容归于新的一卷吧,第五卷开始。)
元朔五年三月初三,东越王余善聚众发动叛乱,强行征调闽越大地十六岁以上四十岁以下健康男子充入军中,得众十万。而后闪电突袭南越,并在短短二十日之内占领整个南越,而后会师北上,集结大军于乌龙江边,意图进军会稽。
三月初八,淮南王刘安,衡山王刘赐,聚兵十万发动叛乱,打着世道不古,奸臣当道乱国的幌子,矛头直指新法和推恩令的首倡者秦城与主父偃,号召天下大义之师清君侧。三月十日,两王联军进犯颍川,攻克昆阳,进逼阳翌。叛军一时间气势无双,浩浩荡荡,竟也有要一鼓作气席卷京畿的势头。
当是时,刘彻派遣右大将军卫青赶往会稽郡坐镇,应对闽越大军的攻势,此后又派遣车骑将军公孙敖,前往颍川,拒淮南王衡山王叛军。
这个公孙敖,是老士族子弟,有文武双全的名头在外,领军如何且先不论,一手辞赋倒是作得极好,年轻时每有新作辞赋也会在长安广为流传,就连辞赋大家西门相如都曾称赞过。成年后公孙敖进入军队熬资历,也任过边郡郡守,对匈作战虽比不得李广,却也有些名头。不过在刘彻第一次主动对匈奴用兵的时候,却落了个冒进损兵折将的下场,一万骑兵损失七千,也是靠交钱才保住了性命。那次之后本来也是赋闲在家,后来和李广一起被重新启用。这回淮南王和衡山王反叛,刘彻便点了公孙敖的将,让他先去应付颍川局势。临行之时刘彻嘱托过公孙敖,不求大胜,但求不败,只要守住颍川到秦城从西域赶回,便算是大功一件。
而秦城之所以记得公孙敖,还是源于多年前的一次战役。
那时候秦城方才来到这个时代,第一次跟随李广出征,在老鹰口斩杀了匈奴左骨都侯之后和大军一起退守乾桑城。彼时匈奴势大,上谷郡屯军不足以野战致胜,临近的几个郡奉刘彻的命令前来和李广围攻乾桑城外的匈奴左贤王。后来在追击左贤王的过程中,秦城差点儿就将左贤王一刀斩于马下,却因为公孙敖强抢军功,在远处放了一箭,不料那箭没有射中左贤王,反而正中秦城后心,让秦城躺了半个多月的病号。
对此,秦城自然记得清楚,不说是记仇,也不说找回场子什么,但吃了亏总得先记住。
了解完这些情况,秦城问刘彻:“陛下,不知近来颍川和会稽郡战况如何?”
“闽越的第一轮攻势已经给拦了下来,但是这回闽越行动虽然速度,但是准备却不仓促,现在还在会稽郡耗着,因为南军主力都投到了颍川战场,会稽郡那边兵力不多,只能让卫青先担待着,能大胜最好,不能也无妨,只要不让余善踏过会稽郡,问题倒是不大。”刘彻道,“至于颍川,大军目前也是采取守势,一者是磨磨叛军的锐气,二者也是等你这个左大将军前去坐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共3页